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水日水周的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我市根据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实际状况,纪念水日水周活动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在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记者专访了市水利局局长马建光。
□绵报融媒记者李灵越
记者:我市确定“节约保护水资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为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有什么特殊意义?
马建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角。节约保护水资源,早已达成普遍国际共识,现在我们迎来了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看似是一滴水,其实学问很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拧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可能丝毫感觉不到水的危机。但事实上,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正日益短缺。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绵阳人均水资源量与全国持平,低于全省水平,属于轻度缺水地区,只不过对比北方城市,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地下水超采问题还不突出。然而,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源骨干工程还不足,节水效率效益还不高,大量水资源难以利用,季节性、区域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并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节约保护水资源是长期的必然要求。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我市取得了显著的河湖治理成效,但河湖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建设幸福河湖,需要全民支持和参与。因此,我市要围绕“节约保护水资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主题开展水日水周活动,切合市情,意义深广。
记者:我市节水工作有哪些新成效、新进展?
马建光:2021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关于节约用水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年度水资源消耗双控目标和节水行动年度任务,节水工作机制加快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全民节水意识不断提高,实现“十四五”节水工作良好开局。
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市水利局切实履行节水工作牵头抓总职责,组织编制《绵阳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充分发挥水利、发改双牵头、17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级节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协同解决节水重大问题。持续将用水效率指标、节水载体建设、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等纳入河湖长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目标绩效考核,督促县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水利牵头抓总、部门协同落实和跟踪考核问效的节水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有效地保障了节水行动的落实落地。
二、行业节水全面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方面,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重点耗水行业企业的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量明显增大,全市规模以上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已达72%。农业节水增效方面,持续开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新增高效节水灌面2.95万亩,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8.城镇节水降耗方面,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绵阳城区公共管网漏损率(修正后)降低至9.7%。2021年,全市新建成2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全市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5.2%、12.74%、44.76%,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三、节水管水能力持续提升。严格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布局和项目建设中的刚性约束作用。明确了纳入公共管网内非居民计划用水管理的规模,住建、水利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科学核定下达公共管网外和管网内非居民年度用水计划,严格执行超定额超计划加价制度。组织开展重点监控用水单位、高耗水行业取水户节水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倒逼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升用水效率。全面推进取水监测计量建设,全市规模以上非农自备取水在线监测计量率已达87%。
四、机制创新成效初显。积极在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推进合同节水管理,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已实施合同节水管理的梓潼县城北行政集中办公区、县人民医院节水成效初显,与之签订合同的节水服务企业为其投入资金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并按合同约定分享节水效益,实现双赢。
记者:请您谈一谈2022年我市节约用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马建光:2022年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全面实施各领域节水控水行动。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细化节水目标任务。按照《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和《绵阳市节水行动方案年度重点任务》,细化任务分工,落实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绵阳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修改印发后,相关部门将制定实实在在的年度推进举措,全面提升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2022年,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得到严格管控,全市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控制在20.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指标达到省下达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8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4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二是硬化节水管理措施。开展用水总量指标论证调整,制定下达各县市区“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强化目标刚性约束。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动相关行业规划、重大产业和项目布局、各类开发区和新区规划开展水资源论证,促进产业结构布局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的监管,强化对用水定额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严格执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计加征制度。深入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将节水评价作为取水许可审批重点内容,把好重大项目节水关,切实压缩不合理的用水量。
三是实化节水载体建设。引导我市辖区内高校,以已获省级节水型高校命名的西南科技大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标杆,对标对表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组织做好省级节水型企业、园区的申报和市级节水型企业的评定工作。持续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对已成功创建节水型单位满5年期限的单位按创建标准开展复核。加速推进平武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6个达标县。
四是深化节水机制创新。探索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力争印发实施《绵阳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大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的推广,推动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积极开展水权和水价改革省级试点申报,按照水利厅统一部署开展相关工作,推进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推动落实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引导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地对雨水进行集蓄利用,逐年提高非常规水源在水资源配置利用中的比例。
记者: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有哪些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
马建光: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以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探索建立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尤其是在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几个方面的工作创新得到了国家、省级相关领导和部门单位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部分经验在全流域乃至全省全国推广:
一是注重法制先行,强化治理水环境污染的主体责任。制定和实施全省首部涉河湖长制地方性条例《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把河长制工作提升到立法层面,立足绵阳实际,对上位法关于“河长制”的规定进行了细化落实,着力构建规范有效的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涪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专项基金,走出了一条让超标者赔偿、改善者受益的新路子。
二是突出科技引领,建成智慧河长信息系统。绵阳市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我们充分依托绵阳科技优势,运用移动互联网、GIS地理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搭建集巡河信息管理、责任落实督办、投诉处理跟踪、监督考核评价、公众参与等功能于一体的“河长制信息平台”,有效提升了各级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效率。
三是坚持社会参与,形成群管群治工作机制。以开门治水、全民护河工作思路,着力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河湖治理能力,创新群管群治“四化”经验被水利部肯定推广。基层管理社会化。突显党建引领,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党员志愿护河队”,分班次参与一线巡河、常规问题处置等工作;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自发方式组建河湖管护协会、流域环境保护协会,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巡河护河。一线巡护专业化。探索创新基层河湖管理“1+N”专群结合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多个村级河段日常管理保洁工作承包给1个专业队伍,多个河段的村级巡河员共同巡查监督、共管共治,推动巡河员从“专职”向“专业”发展。基层宣传乡土化。把基层作为河(湖)长制工作宣传的主阵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坝坝会”“广播会”以及村民大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河湖生态环保知识和河长制工作,不断营造爱河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基层共治系统化。建立基层跨界河段污染物“买卖”制度,相邻区县、镇乡、村社相互监督,严格落实河湖日常管护职责;把河长制工作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文明生活新风尚行动”“最美农家小院”等评先活动;制定涉及水生态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激励社会各界群众踊跃投入到护河治水行动中来。
记者:普通市民可以为河湖管理保护做些什么?
马建光:客观来讲,在环境问题上,“人人都是排污者”,但长期以来,“人人都是治污者”的理念却并没有树立起来。河湖长制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级广泛宣传和引导,增强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河湖环境、建设水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请广大市民朋友务必深刻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自觉关爱和维护我们的家乡河湖;另一方面,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战线长、任务多、难度大,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应问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必须充分依靠群众,我们迫切需要广大市民朋友们主动参与到河湖管理保护中来,积极举报破坏河湖水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监督和配合各级河长、巡河员的工作,共同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美丽河湖。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