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集中签约,标志着中央企业新能源专业化整合从单个协调向整体推动转变,新能源管理从分散式向精益化转变,新能源运营从单兵突进向共享共赢转变,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
1月6日,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京举行,13家中央企业围绕新能源运维系统搭建、智能监测、集控运行等关键环节,与中国华能完成了22个合作项目的集中签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签约是央企新能源领域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签约之一,也是2023年央企首场大规模集中签约。
记者从签约现场了解到,与中国华能签约的央企分别为中国海油、中铝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中车集团、中交集团、中国船舶、东方电气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建材、南光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铁塔。
(资料图片)
“今天,我们推进新能源智慧运维专业化服务合作,就是要通过强化资源的协同共享和智慧服务促进相关中央企业的合作共赢,探索专业化运营的新路径、新模式。”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签约现场表示。
13家央企与中国华能签约
在多家实力雄厚的能源央企中,为何中国华能能够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上述央企的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
记者从中国华能了解到,集团旗下的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是国内接入新能源场站装机规模最大、点数最多的数据平台系统,在能源央企中处于领先水平。
截至2022年10月,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已接入区域集控40家,接入场站484个,接入总点数超过2000万点,实现了华能系统内新能源场站100%接入、省级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100%覆盖。更为重要的是,该运维平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核心基础软件均为国产可控或自主开发。
中国华能董事长温枢刚介绍,与该平台投运前相比,中国华能的风电、光伏可利用率显著提高,长停风机台数大幅下降,利用小时保持行业领先,新能源集中智慧运维水平持续提升。
事实上,本次与中国华能签约的13家央企,各自都具有新能源智慧运维的基础和资源,而通过本次集中签约,上述央企和中国华能将围绕新能源平台建设、运营服务等领域展开一系列合作,对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签约,主要通过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在线服务、管理提升等多种途径开展智慧运维服务合作,标志着中央企业新能源专业化整合从单个协调向整体推动转变,新能源管理从分散式向精益化转变,新能源运营从单兵突进向共享共赢转变,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翁杰明说。
“中国华能将和兄弟央企一道,全面推动协议条款的落实落地,主动回应各单位服务需求,定期反馈运行情况,及时评估和改进服务成效,推动平台的生产运营智能化、业务服务标准化、用户响应敏捷化、场景应用丰富化、产业体系生态化,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新能源智慧运维的标杆典范,以高质量的数字化赋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温枢刚表示。
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启新模式
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7.6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中央企业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部分中央企业的新能源项目仍然存在“小、散、弱”等问题。基于此,国资委也将组织开展中央企业新能源产业对标评估,帮助企业找准短板和弱项,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
“有关中央企业也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区域、投资收益和资产质量,有序开展新能源投资运营,在新能源数智转型、专业运作、协同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中央企业新能源布局结构整体优化,切实形成合力,有效避免‘一哄而上’、过度竞争。”翁杰明补充道。
对于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翁杰明指出,未来新能源业务将逐步向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对于专业运作水平高、集约化管理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项目可以独立运行;对于偏离主业、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管理能力的项目应通过共享服务、委托代管、重组整合等方式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专业化运营与合作,加快打造产业融合、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本次新能源运维服务项目的集中签约,就是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模式的典范。本次合作,旨在充分发挥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在系统建设、智能监测、集控运行、维护检修等专业化服务功能,将分散的新能源项目实施集约化管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管理为生产运营赋能,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大数据、快响应、低成本的新能源管理能力,促进项目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推动中央企业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