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提供持续动能,建议深化‘产教研创’协同育人,促进教育与产业共生发展,主动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更高质量就业需求。”今年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副董事长冼汉迪从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冼汉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建议大湾区充分调动区域内资源及优势,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高质量人才生态建设


(资料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也需要大量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冼汉迪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名创业者,他在企业经营和日常调研中发现,技能型人才紧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冼汉迪看来,粤港澳三地在职业教育上各有优势,港澳地区教育独具国际化特色及融合文化的特色,而内地学生则掌握较强的理论基础。基于此,他建议,三地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强合作,加快高质量人才生态建设,深化大湾区技能人才队伍培育,解决企业人才输送问题。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冼汉迪认为,职业教育改革重心应从“教育”转向“产教”,主动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适应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对于社会认可度相对不高的专业,他建议及时进行优化;对于发展势头足、人才需求大的新兴科技和数字文创产业,则要进行快速响应,促进学科结构升级。

他还建议,深化“产教研创”协同育人机制,港澳及内地职业教育学院、企业等通力合作,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切实打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需求—产业创新科研—创业孵化的壁垒,深化“产教”融合,加深“产教研创”共生发展,吸纳港澳青年在粤创业,推动创新创业人才互动、科创资源共享,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增加港澳人士投资创业的便利性

在香港出生、在深圳创业的冼汉迪,一直关注港澳人士在内地投资创业的便利性问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一体化,越来越多港澳人士经过简单认证,就可以像内地居民一样使用线上支付系统,享受网上购物的快捷便利。同时,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很多港澳人士在大湾区内创立了包括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数字娱乐等在内的创新型企业。

“目前,港澳人士和企业在内地投资、经营互联网企业被视为外资身份,即使部分内地互联网企业的港澳股东持股占比较少,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在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文化网络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等相关资质申请时阻碍较多,导致企业正常开展业务受到较大影响。” 冼汉迪说。

对此,冼汉迪建议,充分发挥广东自贸区的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制度创新。“例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进行放宽投资限制的试点,允许在试点区域内成立经过资格审查的互联网企业或投资机构,在申请与互联网行业相关资质时,不用再受外资身份限制,从而吸引更多港澳人士落户开展业务,积累经验后还可向全国推广。” 冼汉迪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