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汽车促销价格战引起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半个月的价格战之后,全国汽车销量出现了不升反降的情况。3月22日,中汽协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

出于去库存等方面的考虑,单个车企在一定程度内采取降价促销措施,作为服务于短期利益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这也属于车企的经营自由。但如果大量车企集体投入价格战,价格战长期化,或者降价促销成为车企的主要经营策略,这就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影响,不仅可能导致车企之间深陷不良竞争泥潭而忽视更重要的问题,而且不一定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因为车企在描述降价幅度时也可能有夸大的行为,这会对正常的消费市场构成扰乱,同时由此可能诱发的产品质量等长期问题也会给消费者造成伤害。汽车企业务必要避免为短期利益所俘获,而必须重视长远的发展需求。

同时,车企降价销售以及与这种销售方式相联系的一些做法,也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可能伴随以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过度的价格战可能为这些不法行为的滋生提供土壤,因此价格战不应长期持续。也为此,在车企降价促销期间,各地工商和质检部门有必要提高警惕,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和依法处理相关纠纷,务必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车企陷入价格战时,地方政府也必须守好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本地企业固然对地方意味着税收、就业等方面的好处,但健康的区域经济竞争应当在严守政企边界规则的条件之下展开,否则短期性的过度补贴行为必然造成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扰乱正常的生产和消费秩序,同时也可能会使车企失去锐意研发和改进营销策略的动力,不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逾越边界的过度补贴还可能造成和固化部分地方车企的市场垄断,这也会影响市场活力,损害消费者的选择权。当然,符合国家政策、具有全国统一性的减税、补贴以及针对消费者的优惠措施是无可厚非的,但一些地方政府单独性的短期做法很可能会造成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长远而言,汽车市场秩序的恢复,有赖于经济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消费全面复苏,民众常态性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合理释放,这就会给车企相对充足的空间来管理汽车产销节奏,确保销量、利润等目标的协调实现,让车企自身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活动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和宏观市场发展的脚步。受经济发展、民众消费能力上升、技术提升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汽车产业正面临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望实现后发优势,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此背景下就更有必要强调车企良性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即车企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短期销售利益上,而必须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品牌等方面的长远价值,行稳而致远。

当前汽车行业的经济地位在工业体系中不断提升,即将迎来黄金爆发期,并有望不断走向国际,在此方面已经有优秀的车企做出表率。中国车企应当以这些行业领军者为模范,致力于研发核心技术、塑造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这才是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根本之道。疫情等因素所造成的短期冲击只是暂时的,如果因为这些暂时性的冲击就沉溺于走捷径式的短期价格战,那对单个车企和整个行业来说都将是不利的,只有将目光放长远,汽车行业才会承受住当前的冲击,创造真正的辉煌。未来真正的赢家会是那些致力于不断提升技术、经营策略和管理结构的车企,而不是价格战的赢家。在车企形成良性竞争环境的基础上,政府根据充分的论证和实践检验,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发展计划,这才是全面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长远策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