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彭正子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做法,早在2021年已经在国内其他地区出现过。两年后的今天,广东省的“一窗通办”“码上办”等政务服务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打开粤省事码已经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也许有人会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何现在还有设立的必要?

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衡量政务服务是否趋于完善的的指标也不仅仅是99.9%的满意度,还应当包含如何应对剩下的0.01%。我们需要承认,再详尽的方案也不可能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计算在内,再优质的服务面对现实世界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我们在生活中不难看到,每一次服务的迭代升级,都会伴随着对旧事物的淘汰。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机构在几十年间有过更名、重组,各种证件也存在手写、印刷、电子多个版本。种种情况交叉,找不到对口服务机构等办不了事的情况必然存在。这时,我们就需要“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来提供兜底保障。

除了让到窗口的群众把眼前的一件事办成,“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重要的意义是在规则衔接、流程梳理上发挥作用,让难事、特事不再难、不再特。通过一个个现实案例,倒逼政务服务更加细化完善,使普通窗口的办事功能更加齐全、责任界限更加分明,让下一个有同类情况的办事群众不必再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求助。

即使是小小的0.01%,乘以我们的人口基数,也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存在,正是让便捷高效的服务覆盖更大的群体,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的成果。我们期待看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接收的诉求越来越少,但却需要这种不断追求更好、更完善的决心一直存在。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