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进而优化自身管理能力和提高养老普惠等金融服务软实力,已成为很多银行在当前发展中发力的重点。
一季度以来,不少银行以软实力提升服务效能的成果开始显现——成熟的普惠金融产品与大数据相结合,通过线上平台推广提升了普惠融资的可得性,达成助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指引下,作为中国金融行业基本盘的银行机构,正纷纷加速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借助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的力量,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以交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还积极走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活跃于各行各业,用实际行动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实现金融反哺实体的目标。
数字化提升服务质效
如今,新渠道、新科技快速迭代,如何适应个性化银行业务需求并提高客户的技术渠道体验感,正被各家银行当作努力跨越的发展门槛。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客户的行为与预期也正发生着改变。翔实的信息、有趣的交互体验,是移动数字生活为金融消费者创造的新需求,在此背景下,更多商业银行也纷纷将“科技立行”“科技兴行”等战略列入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中。
3月30日,邮储银行发布的财报显示,去年全年,该行信息科技投入达106.52亿元,同比增长6.2%,占营业收入也达到了3.18%。据了解,邮储银行现已完成全行系统数据整合,并融合税务、工商等外部数据,完善金融十大主题数据模型,建成了包括客户、风险等在内的六大数据集市,已累计上线18类1600余个零售客户标签,做到了对客户精准画像。
“随着消费持续回暖,小微经营者的信贷需求明显增加。”在4月25日召开的中国国际金融展上,网商银行信贷产品部总经理宋晓提到,在经营环境变化之时,不少银行自主开发的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成为了信贷展业有益的补充——通过识别用户提供的碎片化信息,还原其真实经营情况,从而给予精准的授信。
不仅是线上,其实在线下,很多银行也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华东地区某股份行业务部门的一位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许多大型银行在营业网点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效进步,例如在打造数字化厅堂的同时,注重客户体验,深耕‘厅堂服务+’模式。”
数字化,已是金融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无论是基本服务,还是人员、设备等,科技的含量都在明显增加。有业内人士表示,随之而来的,便是银行自身运营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金融服务提供的精准性、可得性与便利性。
适老服务有新进展
科技全面赋能的另一面,是“数字鸿沟”。在认知能力、接受程度以及安全需求等因素的限制下,部分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难以适从。不过,从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面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不少银行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能力并加强配套落实,提高了人文关怀软实力。
华东地区部分银行特别重视老年客群的服务满意度,在必要时开启绿色服务通道;在养老金发放日,则适当提前或延迟营业;对有需要的老年客户安排陪同人员,提供业务答疑、分流引导、协同处理等服务。
一些银行不仅线下注重老年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体验,线上也为此悄然优化升级。商业银行正尽全力帮助“银发客群”跨越“数字鸿沟”,比如有的手机银行增设了“关爱APP”等新端口。
银保监会办公厅在此前出台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让老年人更好共享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成果的解决方案,这其实也为金融服务机构做好适老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
合规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银行如何优化与升级自身的管理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在内控管理方面相对薄弱的农商行群体中,正有不少机构积极践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通过树立合规理念、强化制度建设、开展自查互查,着力提高内控合规的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以来,包括吉林临江农商银行、聊城农商银行、安图农商银行、章丘农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农商行积极开展合规宣讲等专题活动。
近日,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在第十四届银行业保险业合规年会上表示,合规内控“防范风险、严守底线”的本质未变,合规不能仅仅停留为一项工作、一项技术,更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除了要在制度、执行、管理、问责等多个方面塑造合规之形,更需要通过培植‘金融向实、服务于民’的信念来巩固合规之魂。”顾建忠表示,未来,上海农商银行将围绕中介机构合作、金融反腐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合规、内控、案防、消保、纪检、审计、员工行为管理”的“七位一体”监督机制,强化点面结合、由点及面、疏堵兼顾的合规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