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陕西榆林,正值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气温虽然不算高,但满眼已是盎然的绿意。

《华夏时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谭家坪村,一座位于佳县黄河岸边的千年古村。汽车在陕北高原崎岖蜿蜒的山路行驶,直到一个山脚下车辆不能继续前行,便徒步攀至山坡上的村庄,远远看到一位身着黑衣白衫的小伙子,拄着一双拐杖站在那里,神采奕奕。


【资料图】

他就是刘建贵,一个曾被医生宣告“终身瘫痪”的“90后”小伙儿,最终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离开了轮椅,并将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据记者了解,刘建贵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甚至,脱贫攻坚时期,在其为一些村庄进行巡回演讲后,他的精气神影响助力整村实现了脱贫。

被宣告终生瘫痪的他站了起来

对于刘建贵而言,人生的转折点在2010年。

2010年之前,刘建贵是一名身体健全、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作为一名汽车维修员,由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深得老板和同事的喜爱。

“那时的我,像所有同龄人一样,向往美好的事业,憧憬浪漫的爱情。”刘建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那时候的他,每天都是乐呵呵地在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着。

然而,2010年正月,刘建贵的后背上长了一个脓包,作为一个农村娃娃,这些毛病简直就是“小儿科”,根本没往心里去,他随便将脓包扎破后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出去打工了。没想到,几天后背部疼痛难忍,刘建贵不得不到榆林的医院做了个检查,但是,医院检查了个遍也查不出问题,转到另外一家医院,同样如此。

不得已,医院和北京的相关专家对接,最终被诊断为硬脊膜外脓肿,并让他尽快做手术。当天晚上,刘建贵被转到西安的交大附属二院做手术,然而,看病的速度依然没能跑过病情发展的速度,由于病情扩展恶化,压迫了胸椎致刘建贵瘫痪。

“如果说,我从小瘫痪、不知道行走和奔跑的乐趣,也就认命了,但我是体会过爬山和走路的快乐,享受过风一样奔跑的速度,所有的美好就在正当年的21岁戛然而止,那是一件何等残酷的事情!”刘建贵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感受时,依然紧皱眉头。

那时的他哀求过、大哭过,甚至有过几次轻生的行为,都被父母制止了。刘建贵上有一哥一姐,是父母最疼爱的“幺儿”。为了给他做手术,前前后后花了十几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已是无法承受之重。刘建贵甚至听到了父母商量卖掉家里窑洞的声音,他心如刀绞。

“如果把窑洞卖了,我的病依然治不好,我爸妈住哪?他们养育了我,我非但不能尽孝,反倒让二老欠下一大笔债,甚至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养我这个儿子还有啥用?”在刘建贵的坚持下,父母同意他术后回家休养,也断掉了卖窑洞的想法。

不过,好好的七尺男儿瘫在家里,父母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为此,他们不惜高息贷款,不厌其烦地带刘建贵到西安、北京等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他的病仍然没有改观。刘建贵至今记得,当时一名70多岁的老教授说,脊髓损伤是世界性难题,简称“不死的癌症”,他终生只能躺在床上,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坐在轮椅上。民间医生给的结论更让人窒息,称其活不过半年。

刘建贵的妈妈不甘心,到白云山为其抽了一签,刘建贵清晰记地得签上的最后两句:“灾来本是去西天,汝有阴德尚可延。”道士的解释说,灾难来临的时候,就本是他入土之时,但由于老人积德,方使他的生命得已延续。

可怜天下父母心。刘建贵的父母不甘心自己曾经活泼乱跳的儿子就这样度过一生。看到为自己如此付出的父母,刘建贵也暗下“一定要站起来”的决心。就这样,一家子都琢磨起让刘建贵站起来的方法。那时候,经常会看到刘建贵的父亲跪在地上,用头顶住儿子的双膝,母亲则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扛着儿子的肩膀,然后,用绳子拉着刘建贵的腿练习迈步走路。

有时候,父母实在忙不过来,就把他绑在树干上或三轮上练习站立。终于,刘建贵的腿部逐渐有了力量,于是,他决定练习走路。刚学走路时,刘建贵没走几步就摔跤,父母看到他要摔倒时,都会抢先趴在地上,让刘建贵跌在他们的身上。

2015年,在父母的鼓励下,刘建贵终于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拄双拐行走。

“精气神”提振整村摘掉贫困帽

身体逐渐恢复的刘建贵,心也开始活了。

2016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刘建贵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得到了帮扶,但刘建贵总觉得当贫困户不是一件光彩事。自己虽然下肢瘫痪,但头脑清醒,双手灵巧,他想靠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承担起赡养年迈父母的义务。

那时候,刘建贵留意到周围人在用智能手机,那种手机不光可以接打电话,关键可以在上面卖东西,于是他花了600元巨资买了一个最便宜的智能手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号,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添加微信好友,开始在朋友圈销售自家的红枣。慢慢的,单品红枣已不能满足需求,刘建贵开始从周边收当地的小米、挂面,甚至将新疆的红枣、核桃和葡萄干加工成“佳县枣夹核桃”进行销售。

佳县县委领导得知刘建贵的想法后,不光鼓励他自强创业、自主脱贫,还给他送去了产品封口机和真空包装机等机器。同时,佳县残联根据刘建贵的实际情况,安排了专家对其进行了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及项目资金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建贵终于成功打开了电商的路子,赢得了客户信任,生意越做越红火,2017年网营销售纯收入6000余元,如今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左右。

刘建贵告诉记者,他的客户中有一位北京的阿姨,她吃了自己邮寄的小米后表示,好多年没有吃到这么香的小米了,不但让刘建贵定期给她邮寄小米,还介绍了自己的同事、朋友、亲戚来买,刘建贵的客户越来越多。

“在做微商以来,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残疾人来对待,我的客户更不是靠可怜和乞求得来的,而是靠我的产品质量和努力赢来的,日复一日,我的产品终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2018年,刘建贵主动提出了脱贫,成为佳县首例残疾人自主脱贫户。

摘去了贫困户帽子的刘建贵,感觉一身轻松。同年,他还获得了“佳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的称号,并且深入学校、贫困村等地进行义务宣讲。2019年初,刘建贵创建了佳县首个残疾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用他的亲身经历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同年,刘建贵获得了“陕西自强模范”的称号。

那两年,刘建贵的演讲频次达60余次,有的贫困村村民听完他的演讲后热泪盈眶,拉着他的手说,“你都脱贫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脱贫?”此后不久,那个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虽然我只是在努力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我就是想践行自己身残志不残的坚定信念。”刘建贵告诉记者,如果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他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废人”很难走到今天。

2019年春节前夕,佳县文明办组织志愿者去看望刘建贵,志愿者的爱心不但帮扶了他,更是感动了他。于是刘建贵也申请注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送去一股股爱的暖流。第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刘建贵积极参与、踊跃捐款,还将亲手加工的20 箱枣夹核桃送给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和志愿者。

“如果通过我,能够激发更多残疾人的内生动力,打消‘思想贫困’的障碍,那我就不失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刘建贵想用实际行动告诉更多人,困难并不可怕,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