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风险正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关注的问题。今年4月14日,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发布《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咨询文件》(以下简称《咨询文件》),在原有ESG报告指引要求上,新增D部分气候相关披露,并计划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对于企业来说,应对气候信息披露要求存在哪些难点?近日安永在上海举行的一场有关ESG体系建设分享活动上,来自安永的专家们进行了分享。
安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唐嘉欣表示,《咨询文件》在名称、披露责任、生效时间等方面都作出新要求。其中,新增D部分强制要求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分为管治、策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个部分。生效时间方面,《咨询文件》要求,非过渡规定于2024年1月1日生效;过渡规定适用于发行人与生效日期后首两个汇报年度,发行人需就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全面遵守所有新的气候相关披露规定。
(相关资料图)
唐嘉欣表示,符合香港联交所最新的气候信息披露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情景分析数据库不健全、范围三数据收集困难、财务影响难以量化、碳价格评估难度大等方面。对于暂时无法达成的披露要求, 建议公司可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填写反馈问卷进行回应。
他进一步分析说,气候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影响与挑战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要求企业积极推进气候情景分析,以实现量化气候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与机遇。但目前情景分析数据库尚未健全,难以保证情景分析的准确性。
第二,企业需披露包括全价值链的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并规划如何帮助供应商和客户适应和缓释价值链中因气候变化引发的间接风险。但范围三排放类别众多,范围界定不明确,数据收集困难,计算标准不统一。
第三,要求披露当前及预期气候相关财务影响。但目前尚无成熟统一的计算方法及工具,预期财务影响也不一定准确。
唐嘉欣表示,尽管挑战重重,但是气候信息披露已箭在弦上,企业需加以重视。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提前适应香港联交所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首先,企业应从董事会层面重视气候风险的监管,定期监察及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的管治流程及程序;其次,制定与企业自身相关的气候风险及机遇应对战略,系统化开展气候风险管理、气候机遇识别、气候信息披露;再次,将气候战略落地至各业务部门,将气候关键绩效指标下放至各业务单元及管理部门,保证气候风险管理的上下贯通;最后,定期统计并梳理气候相关信息,形成体系化信息披露框架并对外披露。
安永金融服务管理咨询合伙人张浩分享了中国香港金融机构的气候相关披露要求和趋势。他说,根据相关要求,香港金管局将会分三阶段推动绿色及可持续银行业的发展:第一阶段,与业界建立一个共同框架,评估银行目前的“绿色”基准。香港金管局亦会与国际组织合作,为本地银行提供技术支援,掌握进行“绿色体检”的原则和方法。第二阶段,就绿色及可持续银行的监管期望或要求咨询业界及其他持份者,以订立一套提升香港银行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第三阶段,确立目标后,落实、审视及评估银行在这方面的进度。
张浩表示,目前,安永在香港地区的近150家银行及海外银行分支机构已经基本初步完成了将气候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开展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绿色分类、投融资金融碳排放的测算以及规划碳中和排放目标等工作。香港的银行业目前的关注重点,一个是气候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的收集,通过相关数据建立丰富的气候指标体系为持续优化计量模型打下基础、另外一个就是捕捉绿色投资机遇,尤其在设立了投融资减碳目标并对外披露之后,银行需要减少对传统的高排企业的融资,这样就驱动银行去识别绿色投资机遇,并且建立高效和稳健的融资审核流程,使得银行在管控风险的同时也能充分拥抱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