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棒已买好,贴纸也已就位,五月天演唱会,我只缺一张票了!”一位“五迷老师”(五月天粉丝)笑着说。6月底,五月天“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刚落幕,众多粉丝已经在期待接下来的场次了。
一秒售罄、一票难求、需求旺盛、市场活跃……今年上半年,演出市场火爆复苏。
(资料图)
7月6日,备受期待的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数据出炉。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下同)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
演唱会、音乐节拉动消费
今年一季度,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集中开票,整个上半年热度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演出428场,环比增长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人数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跨城观演成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主要消费趋势。数据显示,五月天、任贤齐、刘若英等知名歌手北京演唱会的观众中,跨城观演比例均超40%;一季度开售的周杰伦呼和浩特演唱会跨城购票观众比例超70%,凸显该类演出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
进入二季度以来,演唱会和音乐节已进入相对密集期,“五一”期间北京曾汇集三个大型音乐节,然而短时间高频次的音乐节并非局限在演出热门城市。五月底六月初,新疆接连出现三个音乐节,除草莓音乐节首度落地新疆外,还出现了第一个本土音乐节“疆菓”。
“演出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短时间内产生聚集效应,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一系列消费,推动与之相关的舞台配套设备、演艺技术服务等就业机会增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表示,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为代表的大型演出项目已成为地方拉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项目呈现超强吸金能力的同时,二季度音乐类Live House场地演出和巡演已出现关注度和票房下滑。据业内调研反馈,小型音乐现场演出由于交通食宿造成巡演成本大幅度提升,同时大型项目吸走部分Live House票房,乐迷消费力下降,市场运营难度增大。
新业态、新空间涨幅明显
今年二季度,国内小剧场、新空间演出场次5.77万场,环比增长89.51%;票房收入13.88亿元,环比增长105.38%;观众人数403.40万人次,环比增长95.59%。
演艺新业态、新空间在各地均有强势发展。以上海、江苏、天津等地为代表演艺集聚效应明显,以上海为例,“五一”期间曾举办大世界演艺消费节,联合入驻商家、驻场剧目等推出系列优惠活动,用演艺激发文化烟火气。
演出形成的聚合效应凸显,直接带动区域客流增长。依托演艺消费,融合新场景,成都、济南、天津、武汉等地也都出现能让消费者一边用餐、品酒、逛文化集市,一边观剧的沉浸式戏剧演出活动,深受年轻人追捧。
今年上半年多个演艺集聚区成为消费热点,上海黄浦文旅发布“演艺产业领军计划”,演艺大世界区域内数十个小剧场、新空间为音乐、戏剧、舞蹈等提供新型演出场所;江苏苏州艺术中心苏艺集聚区,4个剧场基础上增加8个演艺新空间;天津和平区培育以民园广场、先农大院、民园西里为核心的“酒吧+演艺”集聚区。
此外,方兴未艾的集聚区正呈现溢出效应,6月上海演艺大世界在江苏盐城千年珠溪古镇的“大世界·珠溪剧场”启幕,依托大世界演艺资源交易平台,联合知名演艺品牌打造集演艺、赛事、文化活动等一体的多样化演艺活动。
旅游演艺成重要引擎
2023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演艺演出场次6.84万场,演出票房收入70.55亿元,观众人数3911.93万人次。
截至今年五一,全国旅游演艺项目基本全部恢复营业,一些热门地区的热门项目多次加场且场场售罄,例如大型历史实景舞剧《长恨歌》在“五一”期间为应对大量客流将演出场次增加至每天四场;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假期场次增加至每天6至8场,几乎场场售罄。除老牌旅游演艺项目外,各地主题乐园也纷纷在假期期间增加演出内容。
随着文旅融合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旅游观光和文化体验兼具的目的地更受青睐,沉浸式文旅业态成为推动景区提升、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和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地“夜游”类项目火爆“出圈”。
作为国内首创的唐诗主题夜游项目,2023年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上榜“江苏热门景区TOP10”。成都夜游锦江推出首部沉浸式剧游《望江犹记锦官城》,打造“锦江游船+汉服体验+沉浸式剧场”游览体验,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市外游客占35.83%,省外游客占51.67%,拉动作用明显。
刘克智认为,丰富的文化内容使传统景区焕发新生机,优质的演艺项目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剧场演出场次恢复至2019同期水平
今年上半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票房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八成。与一季度相比,戏曲、音乐会、舞蹈类演出的观演人次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分别为40.88%、26.12%、12.13%。从专业剧场整体看,供给端升温明显,项目多、场次多,但需求端的恢复并未如预期般迅速。
自3月恢复对外项目审批,2023年3月至6月国外名团名家来华演出受到市场关注。众多涉足国际经纪的资深演出机构,如保利剧院、上海文广演艺、吴氏策划、奥哲维、九维文化等上半年亦密集展开与海外合作机构的对接洽谈,落实引进项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