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保险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展望下半年,这一增长态势还会延续吗?正在进行的寿险业利率调整将如何影响上市险企业绩?如何研判A股投资机会?如何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更好地参与资本市场建设?
24日,在上市险企首场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管理层对市场关心的下半年保险业发展态势、寿险业利率调整、银保渠道策略、下半年权益投资策略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下半年保险业或将回调
(资料图)
昨日,保险巨头中国人寿发布了上市险企2023年首份半年报。
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701.15亿元,同比上升6.9%;实现归母净利润161.56亿元,同比下降36.28%。
对于利润下降的原因,中国人寿在公告中表示,因权益市场持续震荡,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寿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人寿总资产达5.64万亿元,投资资产达5.42万亿元,内含价值达13116.69亿元,均稳居行业首位;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4.23%、140.43%。
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表示,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的增长属于恢复性复苏态势。“我们统计了十年来保险业增速,整体来看,上半年保费增速是下半年的1.7倍,加之上半年寿险需求已比较充分地释放,所以短期来看,下半年行业会有回调,但2023年全年情况肯定好于2022年。”他表示。
保险行业当前需要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时代性、精准性、普及性,抓住了这三点,保险行业未来的增长点会非常好。”白涛表示。
白涛解释道:一是时代性,我国“80后”、“90后”、“00后”人员已占总人口的40%,他们在保险需求上更加主动、积极、理性;同时,65岁以上老年人占到我国总人口15%左右,养老需求和医疗保障需求空间非常大。这些人员是寿险行业非常重要的增长群体。
二是精准性,随着保险公司、保险行业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风险精准识别方面会有大的变化,会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三是普及性,人们的风险意识、保险手段与其潜在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寿险产品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支持长期资金投资
建立长周期考核制度
上半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保险公司投资端面临较大压力。
“今年上半年,公司面临着市场的严峻挑战,目前公司投资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表示,针对下半年的情况,公司认真研判了当前市场形势,债券市场利率可能依然会在低位振荡,股票市场目前的估值已经低于历史平均,随着中国稳经济政策落地,经济还会持续恢复,股票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面临这样的市场,刘晖表示,中国人寿将持续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充分发挥好固收利率底仓价值,同时重视权益资产对于提升收益的重要作用,另类投资方面在保持信用不下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配置规模,提升投资收益。
近日,市场关于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的呼声很高。
刘晖在发布会上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长期资金如果想发挥出它的优势,需要长周期考核机制配合。
“如果缺乏长周期机制配合,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刘晖解释道,现在的考核中可能更多会考核当期利润等指标。在投资股票市场时,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会影响到投资收益波动,影响到考核。这不利于坚守一个长期配置逻辑。
刘晖建议,建立与保险资金投资特点相匹配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是能够促进保险资金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关键一环。
刘晖透露,对于长期考核机制,中国人寿一直也在努力推进,研究推出3年滚动投资收益率、5年滚动投资收益率等考核指标,研究跟寿险公司业务逻辑相符合的一些长期经营考核指标体系,从而树立长期业绩考核导向,提升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因此,中国人寿非常支持对于长期寿险资金提供一个更好的长周期考核氛围和政策。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