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资料图片)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随着 “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欧于 2023 年启动了碳中和战略行动,开展了2019、2021年温室气体盘查。根据盘查结果,中欧发布了首份《碳信息披露报告》,详细介绍了五地校区温室气体排放及减碳措施进展情况。该报告是中欧碳信息的首次展现,也是中欧对碳中和使命的一份坚定承诺。
报告显示,相较于2019年,2021 年中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 4.63%,减排措施效果显著。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中欧的碳中和目标,即于2035 年实现范围1 和范围2 碳中和,2050 年实现全范围碳中和。另外,报告也明确了三年节能降碳具体行动计划及中长期行动方案。
正文
一、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2021年中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4.63%
报告将2019年设为基准年,并选取近三年中运营活动数据较为正常的2021年作为跟踪评估年,全面评估和掌握学院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数据表明,2019年中欧五大校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9,977.29 tCO2e,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9,515.13 tCO2e。相较于2019年,2021 年中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4.63%。
2019/2021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盘查共涉及3个范围。
范围 1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含固定源燃烧、移动源燃烧、逸散源。
范围 2 :外部输入能源所产生的间接排放,包括外购电力,即组织边界内外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 3 :上下游供应链产生的间接排放,包括员工通勤、差旅、外购纸张、废弃物处理所产生的排放。
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下降最显著
在排查的3个范围中,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下降最显著。
相比于 2019 年,2021 年范围 1 排放量增加了9.81 tCO2e,原因是制冷剂与灭火器温室气体逸散排放量增加。基准年盘查时使用 IPCC 第五次报告公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GWP),2021 年盘查使用IPCC 第六次报告中的更新值,普遍高于先前的GWP。由此,在使用制冷剂的设备和灭火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2021 年 HFCs 气体逸散排放量明显增加,抵消了其他排放源排放量下降的趋势。
范围 2 排放量下降 32.97 tCO2e,主要原因是中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线下课程与活动运营安排,特别是上海校区开展一定时期的集中补课。同时,2021 年中国、瑞士与加纳校区的电网排放因子相比2019 年均有所下降。双重因素交互影响下,中欧2021 年外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仅出现小幅下降。
范围 3 排放量下降438.45tCO2e,下降幅度高达32%,主要原因为2021 年差旅活动的减少。随着人员活动的逐渐恢复及范围3 数据统计精度的提高,范围3 在未来报告中将有更加全面完善的呈现。
3个范围碳排放量变化对比图
二、中欧的低碳行动
碳排查的5大流程
本报告采用国际碳盘查规范,科学设定 2019 年为碳排放基准年,并进一步开展了 2021 年跟踪评估,力争严谨、客观、准确地呈现中欧碳排放基本情况。本次碳排查涵盖了5个流程,2019 年度与 2021 年度盘查均遵循以下步骤:
建筑低碳节能是中欧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
自成立以来,中欧积极建设绿色校园,承担环境责任,响应节能号召,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建筑低碳节能是中欧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2013 年,中欧上海校区学生公寓以及上海校区三期校园荣获“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金奖认证,绿色建筑节能行动得到权威认可。2022 年,中欧上海校区率先启动“智慧校园”建设,为未来更精准的校园能耗计量和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欧力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融合到学院运营的各个阶段,不断降低环境影响及能耗水平,实现学院低碳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当前,中欧在减少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及水资源使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主要节能减碳措施包括:
减碳策略 |
具体措施描述 | ||
减少能源使用 | 内外遮阳 | 中欧在设计和建造校园之初即纳入节能理念,上海和北京两大校区均实施了内外遮阳:北京校区建筑采用了水平外遮阳,主要功能空间均设有内遮阳卷帘,部分建筑立面玻璃配备了玻璃隔热膜;上海校区建筑采用镂空外遮阳和水平外遮阳,主要功能空间均设有内遮阳卷帘,从而大幅度减少夏季太阳得热 |
自然通风 | 北京和上海校区大部分教室、会议室等主要功能空间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设置手动开启外窗,通过在过渡季节(3/4月,9/10月)最大可能采用自然通风来实现降低空调使用 | |
优化照明 | 北京校区已在运营中实现了在夜间关闭2/3车库照明回路的节能操作;上海校区采用低功率待机灯具,可在人员车辆靠近时感应,以进行局部照明,降低照明用能 |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热回收 | 上海校区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功能,将空调外机往室外排放的热量(即空调余热)进行回收,将热量二次再利用烧制热水,减少空调设备的运行压力,降低了空调设备10%~15%的能耗 |
灯具升级改造 | 北京、上海校区已于2019年启动LED灯具改造项目,有计划地随使用年限采用LED节能灯具替换老旧灯具,直至全部改造完毕 | |
智能计量 | 上海校区已于2019年开始进行能量表具的更新,安装使用智能表具以高效搜集分析用电数据,采用长时序大数据分析识别节能潜力,优化用电方式 | |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中水回用 | 上海校区已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采用校园景观水池作为缓冲池,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全部回用。该系统使用的“膜-生物反应器”核心技术,是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的优秀应用实践。中欧也被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评为“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标杆)学校” |
使用可再生能源 | 屋顶光伏 | 苏黎世校区已铺设太阳能发电板,实现屋顶光伏发电自用 |
三、未来如何升级?
积跬步以至千里。随着全面减碳行动的实施,未来中欧将持续提升碳管理水平,减少自身的碳足迹。同时,中欧将继续增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沟通,共同推进碳减排议程,携手应对气候风险,力争实现“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绿色低碳”协同联动、互融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共同建立可持续和低碳的未来。
碳中和承诺
中欧郑重承诺,将于 2035 年实现范围 1 和范围 2 碳中和,2050 年实现全范围碳中和,这是结合严谨的温室气体排放盘查、减碳路径预测与可靠的减碳措施可行性研判做出的重要决定。
中欧范围1、范围2碳中和路径示意图
注:深圳校区正在搬迁中,未纳入碳中和路径图。
近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未来三年,学院将在持续实施既有策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点在北京、上海校区推进一系列减碳工程措施。此外,学院还将同步在五大校区推进减碳行动。具体行动计划如下表所示。
近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行动项目 | 行动路径 | 预计的减碳效能* |
提升玻璃幕墙及门窗系统性能 | 通过增加玻璃隔热膜、安装使用传热系数更低的新型玻璃来减少制冷及采暖能源消耗而产生的碳排放 | 与基准年相比,北京校区年碳排放量预计减少11%,上海校区年碳排放量预计减少近5% |
降低照明功率密度 | 针对图书馆、公共区、教室等照明功率密度较高的区域全面推行节能解决方案。逐步落实各个空间的改造计划,在照明系统中全面使用更高效灯具,以大幅提升节能效果及使用寿命 | 与基准年相比,北京校区年碳排放量预计减少2%,上海校区年碳排放量预计减少13% |
增强照明系统控制 | 在建筑的外区(可利用自然采光区域)和非关键长时间人员活动区域分别加装自然光感应器和人员感应器,使所管控区域内的灯具在自然光照充足或无人活动时处于待机状态,通过减少照明系统使用时长来降低电能消耗 | 与基准年相比,北京校区年碳排放量预计减少近5%,上海校区年碳排放量预计减少近2% |
逐步落实范围3数据体系建设 | 不断拓展范围3 数据搜集范围,识别降碳潜力并适时进行调整,助力范围3 排放的优化管理 | 持续评估 |
开展绿色行动 | 通过“无纸化”办公,实施绿色出行方案等,降低碳足迹 | 持续评估 |
建立绿色供应商管理制度 | 通过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体系,降低供应链碳排放 | 持续评估 |
* 注:减碳比例以工程实施全部完成为测算基础。
综合实际需求、减碳潜力、经济效益等多维度分析成果,中欧除制订了短期(三年)行动计划外,也制订了中期和长期计划,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一,在工程措施上,从降低能耗需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推动可再生能源三方面入手,实现降耗、节能和减排。一方面,通过隔热膜与保温材料的维护、修补和更新降低现有校园建筑的能耗损失;另一方面,通过电气和暖通设备等校园用能大户的节能改造提升能源效率。此外,利用屋顶光伏等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实现最大限度的自身减排。
第二,在管理措施上,通过“高铁”“地铁”“公交”等绿色出行替代方式,“无纸化”办公、教材回收利用、负责任采购、负责任投资、内部碳定价等一系列管理计划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使碳排放量特别是范围3排放大幅度减少。
第三,通过逐步优化能耗管理系统,智慧校园数据的联通,深入捕捉各能耗计量分项的深度信息,以做到能效指标定期追踪、能耗对比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开展评估分析,定期优化和调整行动计划。
在自身积极行动之外,中欧还将通过增设ESG课程,开展碳中和、ESG相关学术研究,与管理部门、科研院校、校友等利益相关方开展交流合作,加强绿色低碳意识的宣贯教育,最大限度拓展低碳影响力。在“环境可持续、教育可赋能、社区可参与”三大指导原则下,有序、有质、有效地达成碳中和目标。
总之,这份报告是中欧碳信息的首次展现,也是我们对碳中和使命的一份坚定承诺。全球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及气候变化形势下,中欧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和时代命题,以自身行动打造实践范式,创造绿色影响。
院长寄语
从群峦之巅,到深海之渊,气候变化持续影响着全球的每个角落。面对温室气体排放激增导致的气候变化威胁加剧,《巴黎协定》展示出将全球升温限制在 1.5以内的勃勃雄心。
然而,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2 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热浪、干旱和洪水依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大洲,南极海冰面积缩减至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欧洲一些冰川的融化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世界各地的人们持续遭受着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影响。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出“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展现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风范。同时,中国政府构建“1+N”政策体系,对“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清晰的部署,指导国家经济平稳加速实现绿色转型。
29 年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中国和欧盟合作共赢的初心下应运而生。学院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目前已经形成“三洲五地”的全球化办学格局,成长为一所亚洲顶尖、全球一流的商学院,构筑起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坚实桥梁。在前行过程中,学院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研究和日常运营之中,引领环保理念、注重能源管理、积极建设绿色校园。
临近而立之年,倍感重任在肩。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影响,置身中国持续推进“双碳”目标的历史背景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低碳转型已成为学院责无旁贷的任务和使命。为此,学院于 2023 年启动了碳中和战略行动,开展了 2019、2021 年温室气体盘查,并以疫情前 201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基准,郑重承诺于 2035 年实现范围1 与范围 2 碳中和,2050 年实现全范围碳中和。为了有序达成这一目标,学院综合技术创新、能源管理、资源利用等多方措施,绘制路径图谱,积极开展一系列减排降碳行动。
这份《碳信息披露报告》旨在传达学院在碳中和方面的努力与承诺。我们坚信,透明披露和公开交流是推动碳减排和低碳转型的重要步骤,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坚守承诺,持续努力,为未来创造更清洁、更可持续的世界。我们也期待与所有利益相关方一道,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