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Frequency-dependent polarization of repeating fast radio bursts - implications for their origin”的研究论文,指出重复快速射电暴处在类似超新星遗迹的复杂环境中。
此次研究创新性地利用偏振频率演化关系研究快速射电暴周边环境,首次提出能够解释重复快速射电暴偏振频率演化的统一机制,并可以通过偏振观测确定其可能的演化阶段,为最终确定快速射电暴(FRB)起源提供关键观测证据。
来自银河系外的快速射电暴(FRB),可以穿越宇宙的一生,每天发生至少10万次以上。每一次闪耀都可能释放了相当于太阳1整年的能量。
利用中国天眼FAST和美国绿岸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和之江实验室冯毅领导的国际团队,首次发现了重复快速射电暴的统一的偏振特性。
这些至今无解的宇宙爆炸,普遍在高频高度偏振,在低频小甚至无偏振,并且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参数,即RM scatter - σRM,量化解释多个重复暴的所有偏振测量。
基于这一发现的模型可以约束快速射电暴区域的大小,磁场,不均匀度等基础物理特征。更大的RM-scatter有可能对应了更年轻的FRB,也向最终揭示这一宇宙谜团前进了一步。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8日,《科学》期刊发表了这一结果。(记者 蒲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