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进行时】


(资料图)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赵明昊

1月12日,穿过清晨的薄雾,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驶出南疆铁路库尔勒站。车轮碾过道岔,钢铁碰撞的“吱呀”声清晰地传入耳中。

“日常线路巡检和探伤检查,是我们判断道岔大部件是否应该更换的依据。道岔一旦出现伤损,列车车轮驶过时,就会发出明显的声响,对列车运行安全造成影响,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库尔勒线路车间副主任李春林一边手持对讲机沟通,一边向记者讲述。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造成钢轨损伤,今天我们申请了维修计划,重点对三场西侧驼峰峰尾343号道岔岔心进行更换。”李春林说。道岔是列车转换股道的核心零件,由于频繁转动、加上承受重达数千吨的列车碾压,是工务系统在日常检查和维护中的要害部件。

提前到达现场后,李春林组织人员卸下工机具在地面摆放整齐,拍照后报告段调度指挥中心。伴随着轰鸣声,大家发动螺栓机、角磨机等小型养路机具进行预热调试,一阵阵喧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天窗’命令已经下达,可以上线作业。”8时30分,在库尔勒站场西侧驼峰峰尾处,现场防护员樊菊菊大声通报。在一旁列队等待的职工们棉帽上早已挂满冰霜,大家站在原地时不时晃动身体维持体温。

“开始作业。”随着李春林一声令下,大家活动着略微僵硬的身体,一束束照明灯光在站场晃动,卸螺栓、拆夹板、起拨道,大家争分夺秒,要在为时60分钟的“天窗”里完成1组岔心的更换任务。

“冬天的钢轨透骨凉,接触时间长了容易得关节炎。”每次察看线路高低、方向时,李春林都带着一个棉布坐垫。他把棉垫放在轨枕上,一次次跪在上面查看线路,然后脱下手套在钢轨表面做上标记,不一会儿,手就被冻得通红。

库尔勒站是南疆铁路最大的火车站,也是串联天山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库尔勒线路车间则负责库尔勒站场289组道岔、103公里股道线路的维修养护任务。

“为了把线路维修对列车编组作业的影响降到最小,我们一天申请一到两个‘天窗’进行施工,作业人员通常只有10余人,就连刚分到车间不到一个月的新入职大学生们也参与了进来。”李春林介绍,最近,大家几乎每天都要更换1个道岔大部件或1根重伤钢轨,每一次作业都要精打细算,高质量完成维修任务。

“感觉手脚都快冻麻了!”正在松卸道岔联结零件的邓霄已经冻得鼻头发红了。由于部分零扣件尺寸较小,为了方便作业,保证效率,他脱下厚厚的棉手套,只戴着一双薄薄的线手套进行作业,同时一边“手把手”教着身边的新工如何正确识别和摆放联结零件。没一会儿,双手已经被冻得通红肿胀。

等到开始更换大部件时,邓霄来不及搓一搓冻红的双手,又立即拿起冰凉的撬棍,和大家一起用力将伤损岔心拨出线路以外。“一二、一二。”伴随着嘹亮的号子声,这群工务人排成一排,手握撬棍,咬着牙共同发力,一点点撬动重达300公斤左右的岔心。笨重的岔心在道砟上滑动,最后在大家的号子声中顺利拨进承轨槽内。

等到新岔心严丝合缝调整到位后,大家摆上垫片、弹条、螺栓。线路工昝晓彬提起二三十公斤重的螺栓机,在轰鸣声中迅速拧紧联结零件。一组人摆扣件,另一组人快速紧固螺栓,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9时30分,“天窗”顺利结束,线路恢复开通,列车车轮驶过线路的铿锵声清脆悦耳。看着一辆辆驶出车站的列车,李春林和工友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10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