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景色。
新华社记者
(资料图)
蒲晓旭摄
在龙江森工林区大海林林业局青坪经营所,2022年林下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
青坪地处中浅山区,距局址长汀镇28公里。2014年森工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职工放下采伐的斧锯,一时生计无着。钱从哪里来,业上哪去就,子女上学、养老金该怎么办,成为摆在全所党员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班子成员经多方考察论证,决定走林下经济发展之路。青坪经营所主任佟海龙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青坪经营所现已建成灵芝生产加工基地、蓝莓红树莓种植基地、繁育牛养殖基地、红松嫁接培育基地四大基地。
以灵芝为例,基地占地5800平方米,年种植灵芝2000平方米,兼顾灵芝种植、观赏、采收、加工,形成灵芝破壁孢子粉、灵芝切片茶、灵芝磨粉、灵芝微粉、灵芝盆景、灵芝酒等系列产品。
青坪经营所是全国林草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一个成功案例。国家林草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8.04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实现1883亿美元。
国土绿化加快落地上图
侯殿军是三北防护林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所在的北票实验区,管护面积近6.4万亩,占林场总面积的43%。这里造林立地条件差,人工费用高,工作强度高,是营林生产中比较难啃的硬骨头。
侯殿军采用“之”字形道路作业法,成功解决了山地造林运输难题。在山地林木浇水方面,他摸索出了3级、5级提水的办法,逐级建立临时蓄水池,解决了山地浇水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的难题。在北票扣北营林班,侯殿军曾独自在砂砾岩上创造了造林120亩的奇迹,成为林场山地造林的样板。
“2022年,国土绿化实现落地上图。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114.43亿吨,年碳汇量12.8亿吨。全年完成造林5745万亩,种草改良4821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71万亩,实现了1亿亩的既定目标,其中山西、甘肃、内蒙古、湖南、广东、广西、江西7个省份人工造林均超过100万亩。”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说。
以三北工程为例,三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2.34万亿元,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三北各省份共同发力推进国土绿化,使三北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截至2022年12月5日,三北工程区完成“双重”项目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营造林1271.89万亩、工程固沙及其他26.88万亩。其中“双重”项目1145.2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9.59%;人工造林413.19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0.25%;封育288.1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1.92%;飞播34.9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6.56%;退化林修复408.9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65.75%。
国家公园建设稳步布局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自2015年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我国仅已正式设立的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是2022年我国林草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方案》确定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创建设立、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等主要内容。在理念和目标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生态根基。
在空间布局上,我国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其中包括陆域44个、陆海统筹2个、海域3个。充分衔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生态工程,其中,青藏高原布局13个候选区,形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占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的70%;长江流域布局11个候选区,黄河流域布局9个候选区。
我国科学布局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保护面积居世界首位,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了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生态价值探索日益深入
江西省遂川县雩田镇珊田村壹世康农林专业合作社油茶林里,人们正在忙碌。江背村脱困户彭招英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年分红400元。2022年,他在基地务工,还拿到近2万元的工资。遂川县林业局李华彦告诉记者,遂川县地处江南丘陵地带,适合油茶生长。这里油茶品质好,被誉为油茶之乡。目前,当地已发展油茶80.71万亩,年产油茶3500吨,毛收入4亿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当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达6888万亩,茶油产量达90万吨,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的8%,总产值1920亿元,为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完成油茶新增种植200万亩、改造400万亩,茶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为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贡献。
前不久,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在2023—2025年完成新增油茶种植1917万亩、改造低产林1275.9万亩,确保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
行动方案统筹考虑15个适宜种植油茶省(区、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现状、潜力等因素,按照核心发展区和重点拓展区布局未来3年的油茶发展任务。核心发展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湖北、广东、福建、浙江、贵州8个省区的近600个县,计划新增油茶种植1488.5万亩、改造低产林1110.6万亩,分别占全国新增、改造任务的77.6%、87%。重点拓展区包括云南、海南、河南、重庆、四川、安徽、陕西7个省市的近200个县,计划新增油茶种植428.5万亩、改造低产林165.3万亩,占全国新增、改造任务的22.4%、13%。
业内专家表示,森林固碳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的优势。增加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碳汇,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人工林。从生长周期看,森林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因生长速率下降,碳吸收、释放基本平衡。人工种植的油茶树苗属于幼龄期,生长旺盛,固碳速率最高。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