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2021年已经划上句号,随着各大券商年报陆续披露,券商资管去年战绩如何呢?

已披露年报的券商中,资管业务收入均为正数,但不同券商在规模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中信证券、广发证券2021年度资管业务收入超过百亿,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具体到单只资管产品,收益更是“冰火两重天”,有产品年度亏损超过70%。

具体收益情况如何?财联社记者对2021年度券商资管相关业绩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盘点。

赚钱效应明显,15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超10亿

据choice数据,去年共有 15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超10亿元,其中以头部券商为主,也有中小型券商。资管业务收入排名前20的分别为中信证券(135.14亿元)、广发证券(126.63亿元)、东方证券(55.31.85亿元)、兴业证券(53.17亿元)、海通证券(46.32亿元)、华泰证券(43.86亿元)、国泰君安(21.62亿元)、光大证券(19.87亿元)、中信建投(17.89亿元)、招商证券(17.36亿元)、申万宏源(14.79亿)、国海证券(14.79亿元)、中金公司(14.15亿元)、天风证券(10.96亿元)、第一创业(10.8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资管收入中,也包括了旗下公募基金公司的部分收入。例如,中信证券合并口径的资管收入中,就包括了华夏基金的贡献。2021年华夏基金(中信证券持股62.2%)实现营业收入80.15亿元,同比增长45%,对中信证券资管业务的增长贡献巨大。

广发资管也是如此,公司对广发基金进行并表处理。2021年广发基金实现营业收入93.46亿元,对广发证券的资管收入有较大贡献。全行业来看,存在对控股基金公司进行并表的券商并不在少数,近两年基金业大发展,收入贡献较大。

截至2022年4月17日,现存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7773只,而在2021年12月31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为6185只,略有增长。

自2022年1月至今,备案产品数量上增长最快的分别是首创证券(50只)、中信证券(42只)、华泰资管(31只)、中信建投(29只)、东证融汇(26只)、安信资管(26只)、国海证券(25只)、申万宏源(23只)、天风资管(23只)国信证券(22只)、中金公司(20只)、光大资管(20只)、财通资管(20只)、华鑫证券(19只)、国君资管(18只)、国金证券(14只)、华福证券(14只)、华安证券(14只)、招商资管(13只)、东吴证券(13只)。

产品类型方面,从新成立券商资管总数及份额看,根据choice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17日,今年新成立券商资管计划数量为637只,季度环比虽然有所提升,但规模仍处于相对低位。从结构上看,混合型、债券型、另类投资型分别占比9.19%、88.28%、0.77%。

长期来看,在2017年去杠杆强监管以来,券商资管产品对标准类资产,债券和股票的配置占比有所提升尤其是债券,对非标投资占比有所下降。目前券商集合计划对债券投资维持在60%左右,在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的时期对债券类资产配置占比更高。2020年年报显示,券商集合计划对债券配置比例60%,股票配置占比在10.4%,非标资产配置占比仅为12.9%。

对比2021年券商资管产品的备案数据,从产品数量分布也可以窥知整体的竞争格局,2021年产品备案数居前20 的券商分别是广发资管(820只)、长江证券(205只)、中金公司(172只)、中信证券(163只)、东证融汇(157只)、财通资管(135只)、银河金汇(101只)、华鑫证券(98只)、光大资管(93只)、招商资管(91只)、国君资管(82只)、中信建投(80只)、首创证券(79只)、天风资管(67只)、世纪证券(65只)、浙商资管(64只)、申万宏源(61只)、方正证券(59只)、华泰资管(59只)、华安证券(58只)。

2021年整体备案产品总数为3828只,产品备案数据前20的券商共有2709只产品备案,也就是说前20的券商占据了近70%的产品备案,其中排名第一的广发资管产品备案数量占到21%。

同时也可看出,券商资管在主动管理转型下,管理规模实现恢复性增长,环比增速转正,其中头部券商凭借优异的主动管理能力整体增速更快,但新发总数仍处于低位。

资管产品收益盘点,战略配售产品收益领先

我们整理2021年整年度的收益数据,排除自有基金参与持有的B类份额后,收益排行榜靠前的产品主要为科创板、创业板的定制化战配产品,为参与者带来了丰厚收益。

其中赚钱能力居首位的是以招商资管为管理人的“招商资管华锐精密科创板战略配售”2021年度回报为302.85%。该产品成立于2020年11月,总规模1.60亿元,仅限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参与,资金用于华锐精密(688059.SH)IPO战略配售。

排第二的是以国信证券的“国信鼎信8号创业板战略配售” 年度回报达299.53%。

排第三的信达证券为管理人的“信达奥特维1号”年度收益率达231.95%。相似的是,早在2019年12月便同时成立的“信达奥特维1号”,为奥特维(688516.SH)高管和核心员工的定制化战配产品,规模为0.68亿元。2020年5月,奥特维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后股价持续在50元-90元之间徘徊。

此外“国信鼎信2号科创板战略配售”、“信达奥特维2号”、“方正鑫科2号”、“国信金鹏分级1号”、国信鼎信5号创业板战略配售“、”国信鼎信10号科创板战略配售“”民生证券旗天科技1号等收益率均超120%。

但“专业亏钱”的资管产品里也不乏头部券商的身影。在年度收益率为负的产品中,收益排名后10的产品里,中山证券为管理人的“中山稳健收益次级A(2016)”,2021年以来回报为-81.86.%垫底。太平洋证券为管理人的 “太平洋红珊瑚富华1号”2021年以来回报-59.26%次之。

“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为管理人的“中信证券信航致远1号”2021年度收益为-38.77%排名倒数第三,在排名后10位的产品中,中信证券共有4只资管产品位列其中。“中信证券沪港深星火1号”“中信证券沪港深1号”、“中信证券沪港深6号”的收益分别为-31.72%、-28.35%、-26.58%。2021年,上证指数涨跌幅为4.8%,同期沪深300的收益为-3.1%。

财富管理结构变化,规模“拐点”下券商资管业务任重道远

在房地产行业变局、信托打破刚兑、资管新规执行、产品净值化管理的背景下,居民财富由投资性房地产和非标理财转向标准化净值型金融产品的过程仍在持续。

资管新规实施后,券商资管整体管理规模压缩至8.24万亿元,谋求公募基金牌照成为各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转型的重点。

券商资管规模已现“拐点”,并且公募化转型趋势明显。券商具有资产端企业资源优势;同时策略端具备研究驱动、场外期权等衍生品交易资格及便于多策略研发的优势;产品端多样化更能满足各层级客户个性投资需求等优势。与银行和第三方机构相比没有明显短板,有望成为券商营收增长一大引擎。

券商资管业务承载着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希望,但目前仍然需要时间沉淀,以积累客户基础和客户信任,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财联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