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成生物学——这一对外略显神秘、业内却异常火爆的新兴产业,再度成为全球舆论焦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纵观A股市场,合成生物学概念股崭露头角。9月,川宁生物创业板IPO首发过会。6月,弈柯莱递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此前,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已先后登陆科创板上市。

相邻产业巨头亦深度布局合成生物技术。如华大基因的合成业务覆盖上游;华东医药打造工业微生物产业集群开拓新蓝海;华熙生物全力布局合成生物技术完成胶原蛋白等多个项目研发与产业转化。

地方政府也进场扶持。9月10日,山东寿光市财政局宣布拟收购新日恒力,后者近年来转型合成生物产业。此前寿光市政府刚宣布,将打造500亿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当地“一号产业”。

“目前国内每家上规模的合成生物企业背后几乎都有地方政府的扶持,出钱出力出政策,如山东寿光之于新日恒力,山西及上海之于凯赛生物。”正在洽谈融资的一家合成生物企业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这两年至少发布了十多个支持政策,实打实地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而在接受采访的数家VC机构看来,合成生物学产业更是一条科技前景、产业规模与重要性均不亚于半导体的“兵家必争”赛道。

资本涌入合成生物学产业

合成生物学是什么?何以受到资本追捧?

合成生物学是一项革命性的科学突破,被称为改变人类未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是合成生物学三大底层技术。据多家科研院所预计,未来全球物质投入中的60%都可以通过生物制造方式生产,技术应用场景涵盖化工材料、能源、医药、农业、食品等。

据麦肯锡数据,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预计2030年至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约1.8万亿至3.6万亿美元,将影响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

在“双碳”背景下,合成生物学具有战略意义——依托三大底层技术创建细胞工厂,为绿色制造提供核心支撑。我国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多次重点提及合成生物学。

因此,资本加速涌入合成生物产业,而资本涌入带来了产业IPO潮。

Synbiobeta数据显示,2020年合成生物学获得融资总额达78亿美元,约为2018年上一峰值的两倍。2021年行业融资总额约180亿美元,几乎是2009年以来行业融资的总和。

国外合成生物独角兽Zymergen和Ginkgo相继上市。国内合成生物企业除了已上市的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其他如弈柯莱、川宁生物、巨子生物等,都在全力冲刺资本市场。

IPO高潮进一步掀起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浪。仅在9月宣布完成融资的案例即有:合成生物企业百葵锐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新型合成生物科技公司肆芃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专注于藻类生物合成技术的微藻合成工厂德默特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等等。

9月12日,美国政府签署行政命令启动《国家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计划》。“这项政策就是瞄准合成生物学来的,意在将核心技术与基础建设留在美国本地。”和泰资产一位生物技术投资合伙人对记者分析,“未来合成生物学的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成为各国的核心科技。”

龙头企业与地方政府“共舞”

技术前景与产业逻辑先行,政策支持紧随其后。

据记者统计,进入2021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相继出台了推动合成生物技术成果落地的政策,应用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等领域。

如2021年1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实施方案》中提到,重点围绕合成生物学等布局重大产业平台和重点项目;3月,《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提出,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学、建设合成生物中试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等,大力发展合成生物相关新兴产业;6月,上海出台《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工业应用。

地方政府对合成生物企业的支持不仅停留在政策上。

今年9月10日,新日恒力发布公告称,金投新材拟通过收购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资料显示,金投新材为山东寿光市金投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投农科”)的全资子公司,金投农科是寿光市财政局实控的辖区内重要国有企业,是寿光市重点打造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

新日恒力正是最新的A股全力转型合成生物的代表性公司。今年3月,公司完成了5万吨/年长链二元酸项目技术验收,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在此基础上,公司在8月宣布,扩建5万吨/年长链二元酸及5万吨/年生物基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专注于微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长碳链聚酰胺(含耐高温)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

寿光国资为何看上新日恒力?记者查阅寿光市政府网站获悉,寿光市将打造500亿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并称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是潍坊(寿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号产业”。

寿光市与新日恒力的紧密合作,是国内合成生物企业与地方政府“共舞”的缩影。

9月2日,在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合成生物产业分论坛上,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详细介绍了公司与山西深度合作的庞大产业园规划,“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将成为探索合成生物材料替代化石原料,达成百万吨级产业规模的一次重大实践。山西将合成生物产业链确定为重点产业链之一,把凯赛生物基聚酰胺系列单体和聚合材料列为核心项目予以扶持,山西综合改革示范区为产业园项目建设投入200亿元,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及产业政策。”

国内产业链羽翼渐丰

截至目前,国内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数十家,产业链初具规模、日渐完备。

“合成生物学产业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分别代表工具型、平台型和产品型三个类别。”前述资本人士对记者分析。

工具型公司多是与DNA相关,提供包括测序、合成,基因编辑等服务;平台型公司侧重对菌株的筛选与改造、培养成分开发等,旨在提供生物体设计与软件开发等合成生物平台;产品型公司则侧重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部分巨头拥有打通从生物改造、发酵纯化到产品改性的全产业链。

据记者统计,国内工具型公司代表有华大基因、新格元生物等;平台型代表公司有恩和生物、弈柯莱、酶赛生物等;产品型代表公司有瑞德林、欣贝莱生物等。

其中,华大基因的合成业务主要覆盖产业链上游,即为合成生物学行业提供关键的技术及产品支持,业务主要包含基因合成、Oligo合成等,2021年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实现营收6.42亿元。

弈柯莱有志于成为合成生物学平台型企业,目前通过自行搭建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平台,已成功实现10余项产品的产业化,产品管线覆盖了生物医药、绿色农业、营养健康等众多领域。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弈柯莱实现总营收分别为1.38亿元、2.17亿元、3.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0万元、1595万元、3108万元。

华恒生物则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拥有发酵法和酶法生产丙氨酸系列产品(L-丙氨酸、β-丙氨酸和DL-丙氨酸等)技术,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丙氨酸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之一。2021年,华恒生物实现总营收9.54亿元,同比增长95.81%;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38.92%。

此外,也有相邻的产业龙头快速切入合成生物市场,布局研发团队,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宣布其目前搭建完成多个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包括功能糖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功能蛋白及氨基酸合成技术平台、天然产物合成技术平台、蛋白高效表达及酶工程改造技术平台等。截至2021年,公司进行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99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