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东南前哨、广东唯一的海岛县——汕头南澳,海潮卷着白色泡沫,一浪接一浪拍打着岸边。


(资料图片)

“海中间耸立着一座岛,岛上驻守着我的女炮连……”每当熟悉的连歌旋律响起,一头银发的蔡婵丹不禁会想起60多年前硝烟纷飞的年代。一群渔家女立志保家卫国,加入女民兵炮班,在海边一遍遍地练习操炮技术。

如今,在这座岛上,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女性接过了老一辈女民兵的衣钵,继续坚守海岛。连队装备更新换代、出勤任务也越来越多样,不变的是一代代女民兵共同流淌着的守卫家园的热血。今年3月,以“女神炮班”为前身的南澳县女子民兵连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的荣誉。

比武场上显身手获“女神炮班”称号

在老民兵蔡婵丹的童年记忆中,经常有敌机低空呼啸、孩子匍匐前进的场景,渔民在海上作业时还会被子弹射击。年幼的她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要保卫祖国,不能让敌人打过来。”

初中刚毕业,蔡婵丹就加入了南澳县云澳镇荖园村女民兵炮班。这个班是在“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于1958年成立,由12名渔家姑娘组成,和解放军共守海防边疆。

炮班的女民兵平均年龄不到18岁,大多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休息时训练。当地驻军炮连与荖园村结为军民联防,官兵手把手指导女民兵学打八二迫击炮。

为了早日熟悉炮的各部件,姑娘们将写有名称的纸贴在部件上,反复背诵。老民兵杨爱珍回忆,为了扛起重达60多公斤的迫击炮,她每天负重沿着曲折的山路跑步锻炼,鞋子烂了、脚起泡了全然不顾,经过2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就能扛起炮身奔跑。

1960年4月,因军民联防尤其是培训荖园女民兵炮班成绩优异,炮连指导员谭爱云等人上京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赠两支半自动步枪。

1964年初夏,在军民大比武热潮中,女炮班被派往湖南学习培训,并参加广州军区民兵射击、爆炸技术汇报会。蔡婵丹回忆,南澳女炮班比武场上大显身手,由她担任炮长,准确地射中了3公里外的目标。最终,南澳女炮班获得了“女神炮班”称号,林耀丹、林耀希、蔡婵丹、蔡素金获“女神炮手”称号。

女神炮班守卫家园的精神薪火相传。上世纪70年代,炮班已升格为炮连,老民兵李舜端回忆,有次凌晨两点多演练,全村的炮兵听到哨声,迅速起身集结,她也扛起炮往山上跑,黑暗中跌进田沟,脚上出血了也不吱声,站起来继续前进。她们还荷枪实弹在海边巡逻放哨,见到可疑人员便上前询问,互报暗号,随时保持警戒,守护海防平安。

新女民兵学历高、技能多

“80后”林佳静从小就听曾为民兵炮手的妈妈讲述当年的训练细节:海上瞄准、射击……长大后,每当看到威武列队的官兵,她都会对兵营生活心生向往。

2019年,南澳县重新组建女子民兵连,在银行工作的林佳静如愿成为其中一员。林佳静坦言,现在母女可以经常“切磋”射击动作要领,妈妈在她儿时谈到的细节,也在无形中帮助她更快地掌握技术。

林佳静母女传承的故事,是南澳女民兵赓续“女神炮手”传统的一个缩影。

老一辈女民兵多是海岛渔家女,如今的女子民兵连成员,大多数和林佳静一样,来自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镇、村基层,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学历均为大专以上,甚至还有“海归”。

“嘿!哈!”迎着清晨凉爽的海风,南澳县人武部的训练场上,时常响起女民兵嘹亮的训练呐喊声。女民兵一入队就参与实战化训练,结合新时期备战需求,她们练就了更多本领,无人机操控、枪支分解组装、橡皮艇操作、海上紧急救护、海岸巡逻等技能都不在话下。

让女民兵连七班班长蔡玉冰难以忘怀的,是一次海上救援实战模拟训练。女民兵接到有人在岛上“遇险”的消息,立刻升起无人机进行侦察,向身处波浪翻涌中的“遇险者”喊话,运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功能观察,确认对方仍有意识后,先抛投救援物资,随后乘艇将“遇险者”送到岸边,转运至医院抢救。

“参与实战演练让我意识到,自己学的技能可以派上用场,努力没有白费。”蔡玉冰说。

南澳是海岛山区县,北回归线穿岛而过,森林消防任务重。每逢清明节前后和山林火险高危期,女民兵飞手们会升起无人机,为应急部门提供数据支撑,支援森林防火。蔡玉冰说:“现在训练条件很好,有很多高科技设备,我们更要学习更多技术和本领,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顶上,这是我们的使命。”

南方日报记者吴晓娴

通讯员符传球张进盛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