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兴又有新动作。日前,《新兴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印发,为推动新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下“加速键”。有了行动方向,才能走好当下的路。时下,新兴正举全县之力把蓝图不断变为美好现实,推动新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新兴实现融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探索有效路径。
(资料图)
即日起,南方日报·新兴视窗推出“新兴生态文明建设”栏目,聚焦新兴生态环境保护奋进故事和亮点举措,凝聚更多更精彩的保护环境正能量。敬请垂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打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生态,关键在水。一江碧水,是新兴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美丽新兴”的重要生态资源,也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县、奋进全国百强县”的基础条件。
以水为本,人水和谐,“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向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新兴将从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源头治理、水安全风险防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管理等五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深化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水污染源头治理、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水资源管理,努力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扎实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深化流域水环境治理
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开展
治理与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规划》指出,新兴将统筹流域治理和流域发展。以廻龙河、簕竹河、船岗河、集成河、共成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碧道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工作,全面摸清和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四乱”问题,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深入落实河湖“五清”专项行动。继续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的督导考核,促进巡、管、护、治相结合,切实推动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实施新兴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强化新兴江主要支流流域优良水体保护,确保新兴江监测断面和重要水体水质稳定达标,突出上下游、支流连片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系统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加强河流跨界断面、主要交汇处、重点水域的水量水质监测,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补短板,强弱项。新兴将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短板。以融湾发展先行示范县的发展定位为契机,加快补齐污水管网设施建设短板,为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快配套管网完善、提升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等能力,依法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应纳尽纳、应处尽处。全面推进完善县、镇、村三级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重点突出、梯次推进”原则,因地制宜选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处理技术工艺,提升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雨污分流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体系,确保农村污水设施稳定运维,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同时,强化入河(湖)排污口整治。严格入河(湖)排污总量控制,加强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优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从源头推动污染减排,改善水生态环境。
“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是“十四五”规划强调的重要工作,更是增强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一。新兴将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系统治理思路,从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等方面入手,加强黑臭水体的排查、巡查和整治力度,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修复;严格执行《新兴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完成9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到2025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到203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完善黑臭水体“长治久清”机制,促进治理成效巩固提升,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
加强水污染源头治理
深入推进“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
守护碧水蓝天,“十四五”时期,新兴将严格工业污染综合整治。严格环保准入,对未完成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区域,依法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控工业建设项目污水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加强有毒有害水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同时,深入推进“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强化工业污水治理和排放监管,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提升排污单位废水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预警能力;对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实行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杜绝河湖水体污染;严厉查处偷排、直排、超标、超量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工业企业等排污单位加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严格落实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全面推进区域内“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的清理整治。及时复查巩固清理整治的成果,关停取缔类的要确保“两断三清”,防止回潮反弹;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坚持边排查边清理,建立动态整治清单,发现一家、入账一家、整治一家、销号一家。
在此基础上,新兴将统筹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推行建管一体化的先进模式,科学合理设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总体规模和管网布局;统筹各片区污水收集处理负荷,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要与服务片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相匹配。加快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加强污水管网运营维护和漏接整改,加强城中村、老旧城区和重点河涌周边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推动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整治,对进水浓度偏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整改,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效率。推进自然村生活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后期运行维护与监管,建立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全面排查污水管网功能状况,实施管网错混接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造等工程,盘活“僵尸管网”、整治“病害管网”。
作为农业大县,新兴将进一步推进农业源污染治理。强化畜禽养殖管理,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日常监管,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温氏现代化养殖场建设,推进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加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管理。持续推进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推动水产养殖池塘和尾水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推广种养结合、种养循环,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连片池塘尾水集中处理模式等环境友好型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强化绿色生态种植,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和设施,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
巩固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能力
饮用水源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一直以来,新兴着力加强创新饮用水源保护监管工作模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规划》指出,新兴将继续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巩固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能力。针对新划定和调整后的饮用水源地开展规范化建设,核定矢量边界,设立界碑、警示牌和宣传牌等标识,全面完成湴表—罗塘水库、大坞水库、岩头水库等水源地“立、治”工作,加快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地标识、隔离设施及在线监控设施的管理维护,加强饮用水源监测监管,落实国家、省、市饮用水水源专项行动,按要求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依法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和整治,形成自查及定期巡查制度,保障环境问题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应急管理,完善、更新水源地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高效、有序地预警、控制和处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推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预警监控网建设,强化蓝藻密度常规监测和预报,制定水库型水源地蓝藻防控应急预案,防范藻类爆发影响水源安全。定期对2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7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共9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区域内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状况,形成饮用水水源流域范围内重点环境风险源与环境敏感点数据库,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
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
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绿色生态水系
一条条河流水清岸美、各有特色;一处处乡村风景如画、富足和谐。集芦溪芳甸、紫竹禅韵、禅韵广场、灯光水景等不同的风光,集成河一河两岸成为了新兴广大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正是新兴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规划》显示,新兴将加大河湖水生态修复力度。落实新兴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农村水系整治,全域改善“水生态”。持续深化河库塘清淤工作,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加强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加快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严格落实河道、岸线、河沙管理要求,对岸线乱占滥用、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持续开展河道水生态修复,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构建水下“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的绿色生态水系。同时,加强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及河湖岸分区管控要求,有序退出不符合空间管控要求的生产、生活活动。加强河湖水岸带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建设与湿地保护,实施两岸生态防护工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近年来,新兴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工作力度,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书写了新兴水环境提升“大文章”,呈现出“一江碧水向北流”的美丽河湖风貌。在此基础上,新兴将持续发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以河湖为统领,加强“四水”统筹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美丽河湖创建行动,高质量开展万里碧道建设,重点推进大南河、集成河、簕竹河等碧道项目建设,通过城市绿道和万里碧道,将主要景点、湖泊水库、自然风光串连打造一批特色水利风景区、亲水岸线等水文化工程;推进水文化涵养,涵养水源保障水质的同时,率先向水生态健康转变。构建城镇河湖生态格局,保护江河湖库及主要沟渠、重要坑塘洼地等生态敏感区;突出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构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与美丽水系交融发展的全域旅游品牌,有效提升河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水资源管理
推进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新兴将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将节约用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强化辖区用水总量控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等指标考核。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严格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评价、节水载体创建等工作中执行用水定额。大力推动规模以上取水用户、工业园区、重点工业园区块开展节水改造和管理。优化城镇供水管网,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引导新建小区使用节水型器具。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强化节水行动实施和宣传,引导群众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着力营造珍惜水资源、保护新兴江的浓厚氛围。
同时,优化供水格局。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县级集中式水源地为核心,充分发挥新兴江干流及其支流优势,形成“洪调节、旱补给”的覆盖全域水资源配制格局。继续坚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促进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达标。推进区域内水库建设,提升蓄水调节能力,综合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再生水利用。结合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因地制宜促进雨水收集、储存和处理系统建设,提升雨水资源利用水平。推动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鼓励再生利用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建设,优先利用再生水用于生产区内设备冲洗、园林绿化浇灌、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领域。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尾水达标处理后用于生态和景观用水。
(文章来源: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