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15年前初到新丰的情景,韶关市新丰县黄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雷彩霞记忆犹新。

“我会晕车,特别记得坐着面包车,从韶关市委党校一路‘摇’到新丰的感觉。这里比我想象的更偏远,县城也很小。”雷彩霞回忆道。

外地来的选调生,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是“待不久”“留不住”的,但雷彩霞一待就是15年。她先后在梅坑镇、丰城街道、黄磜镇3个镇街工作,期间负责乡镇新农村建设,帮助辖内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化解基层矛盾,从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逐渐成为群众心中的“自己人”“知心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层工作平淡,也不轰烈,但一个个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群众生活发生的切实变化,成为她扎根基层源源不断的动力。“15年的基层工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日前,雷彩霞获得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农村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2008年,雷彩霞大学毕业后,通过选调生招录来到新丰县工作。第一个岗位在距离县城十多公里的梅坑镇。

在乡镇工作,需要跟群众打交道。雷彩霞遇到的第一个难关是语言。于是,她从生活用语学起,3个月就学会了用新丰话与人交流。

跨过语言关,雷彩霞的工作也步入了正轨。2016年,她调任丰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负责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刚到任,她便花了2个月的时间,走遍街道25个行政村、180个自然村。

高桥村是雷彩霞走访的第一个村。彼时的高桥道路狭窄、房屋破旧、人心涣散。如何改变现状?雷彩霞和同事们抓住了打造紫城—高桥新农村建设省级连片示范工程的契机。

小到护栏用什么材料、公路标志线用什么颜色,大到建设规划、方案,雷彩霞都亲力亲为,和村民边做边商量,边协调边推进。“白天村民没时间,我们就晚上开村民代表会,讲解政策。只要把解释说明工作做到位,村民是很配合我们工作的。”就这样,雷彩霞和村干部一起,仅用3个月就把这个昔日的偏远“落后村”,打造成如今游客如织的“网红村”。

高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献红说,得益于新农村建设,村里今年引入企业投资,发展“农耕研学”文旅项目,总投资达3.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为村集体增收、带动村民就业。

在丰城街道任职期间,雷彩霞几乎每个季度要跑一遍所有的村。在她的大力推进下,丰城街道高标准完成5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和33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优化设置了10个基层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比例从80%提升到了100%。

“我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有感情”

打开雷彩霞的书柜,里面整齐摆放着8本记得满满当当的工作笔记。其中一本在扉页写着:“2021年7月12日,雷彩霞,从艰苦的地方干起,从艰难的工作抓起,用强烈的责任扛起”。

“那天是我来黄磜报到的日子。这几句话是一位老领导发给我的,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雷彩霞说。

黄磜镇是新丰县最偏远、经济最落后的乡镇,山高路险、基础薄弱、产业稀缺、结构单一。“我到黄磜的第一要务就是抓好镇域经济。”雷彩霞说。

这几年,黄磜镇培育了岭南红叶世界、森涞大丰茶叶庄园等规上企业,投产运营乡村振兴帮扶车间,镇域经济发展提速增效明显。2022年,镇域生产总值同比增加53.1%。

与此同时,雷彩霞也把高桥村改造的成功经验带到了黄磜镇,指导当地打造了新的网红打卡点——雪峒村。

“很会说,口才好”,是雷彩霞留给雪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庆国的印象,平时村里遇上难做的沟通解释工作,他总是第一时间找雷彩霞帮忙。

“她很随和,没有架子。村里遇到什么难题,她总是随叫随到,帮我们想办法解决。”曾庆国说,“我们都把她当成自己人。”

因为成长在农村,雷彩霞对农村的一切都很熟悉。农作物品种、这个季节该施肥还是除虫,都成为她和村民之间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我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有感情。”多年扎根基层不曾离开,这是雷彩霞放不下的情感羁绊。“作为一个外地人,看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在新丰落实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主战场’有我的身影,我感到很光荣。”

南方日报记者余嘉敏范永敬

通讯员粤组

统筹:祁雷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