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一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机器人调试学习。
张晓峰摄(人民图片)
人工智能(AI)可以做些什么?从街上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到工厂内相互配合的机器人,类似的智能场景在生产生活中并不少见。在中国,人工智能已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改善生活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更多生产生活领域中显身手,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绿灯倒计时”也精准
近日,北京居民李女士在通勤路上等红灯时,突然发现所用的手机导航能显示红绿灯倒计时。“当时红灯还亮着,手机导航提示我准备起步,还有5秒就变绿灯,结果分秒不差。”
去年以来,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导航软件纷纷推出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为不少司机提供了出行便利。李女士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堵车,导航还能显示需要等候的红灯次数,基本也都准确,简直就是“预言家”。
“预言家”之所以能“预测”路况,手中的“魔法”正是人工智能。据高德相关人士介绍,这项功能是依托大量的路口车辆行驶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分析,从而较为准确地“预判”秒级别变化的红灯倒计时读数。
从“预测”红绿灯的导航软件到智能化路网监控指挥系统,从能够与人自由对话的导览机器人到农田上监测作物长势的无人机……这些不断涌现的创新应用,都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去年8月,科技部公布了《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智慧工厂、自动驾驶等10个示范应用场景,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场景的融合。
“人工智能既可以支持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也实实在在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呈现了低门槛、自动化、规模化的趋势,各行业领域将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让AI变得更好用
人工智能要从“能用”变得“好用”,同样需要师傅“指点迷津”。赵建博是北京一名驾校教练,在同事介绍下,他参与了一款自动驾驶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
“我们会在反映各种真实路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中,标注车辆、行人、建筑等影响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相当于帮AI在大量学习资料中划出重点。”赵建博认为,团队中和自己一样的“老司机”有很多,大家虽然并不熟悉AI和编程,但在复杂路况中驾驶的经验十分丰富。“我们亲自驾车为AI示范如何安全地完成超车、并线、跟车等动作,协助工程师优化系统算法,让AI从‘新手上路’成长为‘眼观六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基于真实使用的数据库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也从“认真听讲”逐步发展为“自学成才”。
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深度学习。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不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样本标注就能自动完成学习,同时还可以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融合学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为人工智能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深度学习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它的触角可以延伸至各行各业。”王海峰认为,目前规模化的AI大生产已经形成,深度学习逐渐在技术、生态、产业等多个维度成熟,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正进入“深度学习+”阶段。
为产业注入“智慧动能”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12年至2022年9月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累计授权量25万件,其中有六成来自中国。
与此同时,一大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也在迅速成长。企查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其中2022年新增量同比增长18.55%。
人工智能产业欣欣向荣,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引导。近年来,中国发布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文件,各地也相继出台有关措施,支持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北京市日前发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加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速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供给等,支持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开展创新应用,全面构筑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高地。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中国仍存在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对此,有专家建议,人工智能相关产学研各方应联合起来,探索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集中力量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创新攻关,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智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