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游船从南京秦淮河上驶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新华社南京8月23日电(记者刘巍巍)夕阳渐去,皎月方来。十里秦淮,华灯映水,游客如织,历史和美景在画舫凌波中静静荡漾。乘坐游船的“90后”贵州籍游客陈鑫情不自禁地感叹:“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承载着古城南京的万种风情。”
【资料图】
百年前的夏夜,作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泛舟秦淮河,写下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百年后,焕新的秦淮河十里繁华,在桨声灯影中映照古都新生。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秦淮河,地处长江下游,其内秦淮河全长约5公里,被称为十里秦淮,沿岸古迹荟萃、风光旖旎、商肆比肩,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和旅游的鲜明地标之一。
如今,历千年风雨而愈加玲珑入画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成为中国文旅产业率先复苏的生动缩影。新时代秦淮繁华图景的背后,涌动着澎湃的经济活力。
8月17日拍摄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夫子庙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贯穿夫子庙东西的核心主轴贡院街得名于清朝同治年间,街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大批游客拍照打卡、品尝特色小吃;秦淮·非遗馆内,绒花、剪纸、风筝、花灯等展示别具一格,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观看皮影戏演出;在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历史遗迹基础上建立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今年暑假期间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次。
老南京人徐蓓说:“夫子庙、秦淮河是南京人来过无数次的地方,但我们还是一来再来。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意味着自身与历史的对话。”
棋峰试馆是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临河老宅,在保证其结构、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这里被改造为拥有7间客房的文化体验式酒店。酒店经理朱金艳告诉记者,自今年1月下旬以来,酒店始终保持半满房或满房状态,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古朴典雅的绰约风姿,令人叹为观止。”一位来自澳门的住客对记者说。
今年上半年,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所在的南京市秦淮区接待游客3514.2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0多亿元。
8月18日,游客在南京夫子庙景区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十里秦淮,广纳八方来客,见证当地加快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文旅行业率先复苏,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融互进、相得益彰的不懈努力。
夫子庙研学休闲综合载体坐落于清朝尊经书院旧址,由夫子庙研学中心和尊经书院酒店两部分组成。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研学中心主任刘委介绍,为赓续夫子庙千年文脉,培育旅游+研学新业态,他们开发了针对青少年的活字印刷、名碑拓印、古籍修复、扎染等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和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传统文化思政课、国风团建活动等,上半年集团研学板块累计接待9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
南京好一朵茉莉花食品有限公司挖掘地域文化,以食用型茉莉花为食材,以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为特点,塑造特产伴手礼品牌,成为外地游客纷纷“探店”“种草”的南京“网红”,其位于夫子庙老门东地区的创始店今年7月以来日均销售额达六七万元。企业总经理江俊伟表示,文旅行业反弹,销售额持续走高,目前门店已由夫子庙拓展到中山陵、玄武湖、雨花台等地。
为打造具有烟火气的文旅商融合消费新场景,南京市秦淮区创新载体、升级业态,聚焦年轻化审美与时尚,改造小西湖、MO音琵琶街,举办秦淮“婚恋季”、门东喜剧生活节等活动,并推出琵琶街“MO音市集”、水游城“秦淮夜肆”等主题夜市。
8月21日,游客在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秦淮·戏院里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记者在小西湖看到,街区不仅保留传统老城的空间格局和肌理,还引入多家新潮极简的时尚店铺,古风与现代兼具,饮食游玩皆备。来自上海的高中学生沈君婷说:“这里仿佛秦淮河畔一道闪烁着时代气息、跳动着现代文明的浪花,是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
人文和经济相得益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辅相成,激发出十里秦淮别样的魅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文旅发展的市场活力。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趋势预测》,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出游23.84亿人次,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95.9%,旅游经济稳步进入供需两旺、加速回暖的全面复苏通道。
“文旅产业是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发展空间大、潜力足。”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姜勇美表示,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代表的文旅消费企稳回升,不仅是中国经济抵御风险的重要支撑力量,更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大信心。
立足文旅产业发展新态势,推动人文底色向发展亮色转变,促进文旅消费常新、常红,这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逻辑。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将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保障。
据悉,中国将启动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工作,使其成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