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7月17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杨福家在上海逝世。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消息,就在几天前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杨福家教授还通过典礼手册寄语本届毕业生:“同学们,如今我们所处的世界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希望你们未来无论去往何方、从事什么行业,都能用自己的火种为这个世界发光发热。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宁诺丁学子都能点燃火种、实现梦想,我们一起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杨福家还是第一位担任英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在籍中国人。
《中华儿女》文章提到,2000年12月12日,在杨福家卸任复旦大学校长一年之际,英国诺丁汉大学董事会宣布:选举中国科学家杨福家先生为下一届校长(Chancellor,又译:校监),任期3年。这一职位原来只有王室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方聘请杨福家的理由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院士,在他的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并有在许多国家工作的经验。他曾是中国著名的复旦大学的校长……”他们发布新闻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我们请了一位国际校长。
文章提到,自1996年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的会议并当选为执行理事,到2001年获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可谓“阅校无数”。在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压根也没有校园面积、“大而全”的院系设置标准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等“打分项目”。
当时,面对国内大学规模越来越大却离世界一流大学越来越远的现实,杨福家在2004年忍不住写下了一篇题为《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的文章,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杨福家之问”——“当很多贫困学生接到入学通知书,却因付不起学费无法去报到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超大规模地扩建校园,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
杨福家认为,我们的大学,现在更需要一种“大爱”。大学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充盈着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这样的环境,既能请得来、也能留得住大师,更能让他们在坦然、平和的心境下出成果。另外,这种大爱还起码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就国家和社会而言,应该建立起一种帮助所有考上大学的贫寒子弟上得起学的机制;就高等教育的主体——大学而言,应该彻头彻尾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后来,对于中国高校长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杨福家受访时指出,“从我开始做校长时就认为,教授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把教学搞好,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是教授的本职工作,科学研究是教授自己要做的事情。我相信,有能力的人,一定可以两者兼顾。如果不搞研究,就没有更多新的东西,教学也是教不好的。一流的教授,一定是教学科研并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