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由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承担的青海省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成效监测项目正式启动。这一监测体系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全自动荒漠生态观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封禁保护区的实时、可视、全面的监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为防沙治沙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也是我国沙化土地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程度最重的省份之一。为了有效防治沙化土地扩展,恢复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青海省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程。目前,青海省已有12个封禁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2亿亩。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准确反映封禁保护区的变化情况、评价保护效果成了难题。传统的人工野外调查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和误差影响。此次监测将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封禁保护区的宏观信息,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封禁保护区的中观信息,通过全自动荒漠生态观测设备获取封禁保护区的微观信息,三种技术手段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形成一个完整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据悉,该项目已经在海晏县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安装了首台全自动荒漠生态观测设备,并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和可视化展示,在全国封禁保护区中首次实现了监测的实时性和可视化。该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对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以及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等生态要素进行自动采集,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总台记者 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