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文|祁诗

近日,武汉大学的一则推文,将该校设立“学生夫妻宿舍”的做法推向了舆论场。据了解,该校为“持证上岗”的夫妻档准备了携手并肩的合宿宿舍,只要夫妻双方均为武汉大学在籍全日制学生,双方持有结婚证,并且经所在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审批通过,就可以申请入住武汉大学为其准备的温馨小家。这引发广泛关注,一时间,关于此事的讨论声音不绝于耳。

夫妻宿舍内景图

毋庸讳言,上学期间领证结婚、甚至生育的学生,普遍比进入社会正式工作后的个体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毕竟,上学期间收入来源并不多,如果学生因为成婚后选择外出租房,势必增加其经济压力。

一直以来,这个无法忽视的事实困扰着不少在校园内喜结良缘的学子,而“学生夫妻宿舍”的出现,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类似问题的出现。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夫妻而言是一种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减轻双方的经济压力,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之中。

而稍一检索会发现,设立“学生夫妻宿舍”的做法其实并非武汉大学首创。据媒体报道,此前,南开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都有过类似于“学生夫妻宿舍”的举措,而其目的都很明确,那就是“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能爱情和学业两不误”。这样的做法在以往也引来不少赞誉之声。

这些举措的出现,说明一些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毕竟,大学生不是脱离了七情六欲的个体,学校对其经营日常生活的渴求理应给予帮扶。当然,不排除有人会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此事,猎奇心态的产生,不过是因为此事涉及当事人之间的一些私密事项罢了,琢磨透了这个本质,再去看一些所谓的非议,或者说稍显刺耳的声音,倒也觉得无趣。

抛开那些无趣的遐想,从事件本身而言,这不过是学校后勤服务与管理趋向于精细化、人性化的表现而已。就像武汉大学在同一篇推文中提到的“为1.95米以上的同学安排专属加长床”“为行动不便的同学准备特殊用房、独立卫浴安装扶手”等内容,其实与“设立夫妻宿舍”的举措本质上并无不同,都可归因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的提升。

要明晰的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的过程中,本就该以便利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为基准。按照这个标准,只要一些看似“突破常规”的需求和做法有其现实逻辑,那便可以尝试付诸实践。而从另一方面去看,如果大学的后勤管理只会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连这点创新的念头和余地都没有,那似乎也与“大学”二字本身所承担的社会期待不符。

一个被重复了无数次的道理是,大学期间的学习不只是沉浸于书本的读写和泡在实验室做实验。除了这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几种选择性,多与个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接轨,回归于日常生活,不让学生束缚于“象牙塔思维”之中,或许还能在某个瞬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武汉大学新建的学生宿舍

就此去看,部分公众对待高校设立“学生夫妻宿舍”的做法,倒也不必感到诧异或者不理解,也无须以某种猎奇的心态去看待。让已经身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享受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让爱与被爱在其日常生活学习中展现得更加充分,没什么不好。至于身为旁观者的人们,用平常心对待一些多样性的选择,尊重和包容人性的基本需求,如此便刚刚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