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重点产业突破的美好蓝图,为全市凝心聚力推动产业发展大崛起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产业生态创新,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扩增“重点产业”突破新爆点。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关键性支点、现代化链条、一流生态圈的“231”特色产业体系,夯实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要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扎实推进9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链长制走深走实,把产业链做深做特。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业,形成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交相呼应的良性格局。放大现代医药港“头雁效应”,深化“四园”错位发展,构建高质高效的“一港四园、多点支撑”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力争五年塑成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高端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突破发展高端化工产业,依托9个省级化工园区,以科技为引领,突出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推动产业规模突破四千亿,打造引领区域、辐射全国的高端化工产业“航母”。加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集群、林产品集聚区和牡丹产业化发展高地。加强机电设备制造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打造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风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山东重要的机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突出发展建筑业,优化市场环境,提升监管效能,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拓展行业新业态,研发应用新技术,创新组织新模式,塑造“菏泽建设”品牌,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加速商贸物流高效化、快捷化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商业街和商圈,深化电子商务迭代升级,打造承东启西、引南连北的枢纽型物流集散中心。全周期培育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打造以石墨烯、纳米、5G新材料为主的区域性新材料集聚区。全链条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加密布局数字基建,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精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延伸“重点产业”突破新基点。要以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为主阵地,围绕“231”特色产业,建立项目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建设一体推进机制,争取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大盘子”,尽快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引擎,坚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用好用活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方式,招引集聚一批龙头型、税源型产业项目,力争每年引进过亿元项目280个左右。把各类产业园区作为扩大投资的主平台,健全基础设施,优化配套服务,持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抓手,全面落实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等“扩需求十大行动”,实施一批支撑性重大工程。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促进土地、人才、资金、能耗等各类要素资源向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聚集,确保每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施消费提升工程,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大力壮大民营经济,拓展“重点产业”突破新空间。民营经济是我市发展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我们要着力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启动实施“三个一百”培育计划,着力筛选并培育好100家纳税百强企业、100家高成长性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开展行业化精准服务,一企一策做好纾困帮扶,促使更多市场主体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得好。实施上市培育梯队和储备制度,促进更多企业挂牌上市。关心支持企业家队伍建设,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着力激发创新动能,增强“重点产业”突破新支撑。狠抓科技资源创新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入实施“八大”质量提升行动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引导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统筹推动源头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整合行业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我市科技应用和推广实际,建立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发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强化源头孵化培育,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力争每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左右。围绕“231”特色产业,实施科技攻关专项行动,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培育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举办好中原技术交易大会,推进科技成果在菏及周边区域转移转化,力争每年完成重要科技成果登记100项左右。
我们相信,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将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更具优势,经济增长更具活力,将为推动菏泽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后来居上”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菏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