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广城文/图

位于万安县东部的韶口乡,赣江依韶口而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全乡耕地3.46万亩,林地12万亩,有效水面养殖面积近1万亩,有着山水充沛的资源优势。

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万安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如何把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摆在韶口乡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课题。

韶口乡乡长黄晶告诉记者:“为守住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韶口乡聚力打造以生态优先为主旨的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核心乡镇,始终坚持‘生态+’,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模式、新样板。”

“生态+旅游” 江边村庄好热闹

坛背上村位于韶口乡韶口村,与开国中将王辉球幼年居住地——夏坪自然村仅一塘之隔,整个村庄有农户56户205人,过去虽水塘环绕、山水秀丽,但村庄破旧脏乱,无人问津。

近年来,韶口乡以“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江边村庄开始生态蝶变之旅,成为游人交口称赞的“江上人家”。

该乡依托村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民风淳朴等特质,按照“由繁入简、就地取材”的原则,对村庄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一体化整治建设,采用赣江的鹅卵石以及山上的青石块做材料,修水塘、铺道路、筑围墙,保留生态本色,凸显农村风貌,引导村民在院内外种上了桃花、月季花、三角梅等花卉,做到了“一枝花点亮一个村庄”。

依江就势,建起了沥青旅游公路,设立了旅游导引牌,修建了旅游公厕、钓鱼台、五彩风车长廊、网红桥、轮胎桥、木板桥、多曲桥、喊泉、蹦蹦云、多人秋千等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让“县城周边何处游、众人皆指坛背上”成为现实。

现在的夏坪、坛背上,碧水环绕,生机盎然,景色宜人,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人数的增加,也带动了周围农产品销售,生态更美了、人民更富了。

“生态+科技” 送走“瘟神”迎财神

送“瘟神”水库是韶口乡当年为了清除血吸虫病而修建的水库,也因为战胜血吸虫病送走“瘟神”而得名。过去水库除了灌溉农田,就是用来投料养鱼,不仅效益低下,水质也愈加浑浊。

近年来,韶口乡以“生态+科技”的发展模式,引进三峡集团万安县新能源产业扶贫项目,以科技的力量赢得了生态效益双丰收。采取水面漂浮光伏板技术,在水库水面安装光伏组件,将水面资源利用率提高到最大。目前,已完成送“瘟神”、仙人岗水库52兆瓦发电机组安装,年发电量近6000万KWh,在税收及新能源产业扶贫基金两个方面年均贡献达1000万元以上。除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更加明显,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标准煤1.74万吨,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2.27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CO约5.16万吨,减少废气排放SOx约1789.6吨、NOx约894.824吨,持续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据了解,采取“渔光互补”的生态养殖新技术,利用光伏板下水面,混养花鲢、白鲢和其他鱼种,实行大水面区域“人放天养”,不但不会造成水质污染,反而可以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生长,解决水质浑浊问题,不吃饲料的生态鱼,以其甜美的肉质受到市场青睐。

“生态+文化” 龙舟文化助发展

赛龙舟在韶口乡已有1000年的历史。近年来,该乡充分挖掘、传承龙舟文化,逐步形成了“精诚团结、奋勇争前、敢为人先”的韶口龙舟文化。

该乡以打造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的核心乡镇为契机,充分依托韶口龙舟文化,带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以星火公路、沿江游步道为“线”,将圩镇、老街、龙舟文化园等“点”串联,融合沿线山水、文化、景点,打造了富有底蕴的“最美赣江岸线”。依托沿赣江护栏打造了文旅长廊,依江就势打造休憩景观,让旅客有路可行、有江可赏、有景可玩。逐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添加了更多的旅游娱乐项目,完善农家乐、民宿、旅游超市、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让旅客吃、喝、玩、乐皆有去处。

同时,计划对接全省龙舟协会,举办多层次的赣江龙舟大赛,既传承接续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又借此集聚人气,引爆新一轮的乡村旅游热潮,进一步带动韶口经济发展。

韶口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刘仙芬高兴地说:“每年端午节前后,我们都会举办为期5天的韶口龙舟文化节活动,吸引了众多在外创业的村民回来参与和数万名游客前来观赏。”

通过龙舟文化的发展,助力韶口段“最美赣江岸线”成为富有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观赏价值的“生态+文化”精品线路。

龙舟击楫奋进,高歌向前。过上小康生活的韶口人民划起了龙舟,比激情、比速度,在奋勇争先中体验龙舟文化的魅力,感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生态+农业” “一村一品”促振兴

聚焦“一村一品”,该乡11个村均结合资源禀赋发展富硒大米、油茶等特色产业。特别是在旅游动能相对较弱的村落,韶口乡鼓励发展苗木培育、农耕体验等生态休闲农业,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精心培育韶口黄金白茶等地方品牌,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拉长产业链条,为生态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该乡泥塘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充分利用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见缝插针种植食用菌,成为资源无中生有的生动写照。

同时,该乡还积极创建“韶口好东西”“韶峰”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韶口茶油”“韶口富硒大米”“韶口黄金白茶”等特色生态农业品牌,助力全乡农产品销售,实现产业富民增收。

按照“两山”转化思路,韶口乡以“生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累计为2000余名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让800余人成为股东农民,带动脱贫人数超过全乡脱贫人口总数的40%,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文章来源:井冈山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