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市文化传媒公司陆续亮相业绩说明会“美好生活”主题周,以优质文化产品向投资者讲述中国故事。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电影、凤凰传媒、山东出版等文化传媒公司,通过说明会,透露了公司如何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情况。

精品佳作点亮文化产业

近两年,疫情波动对影视文化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然而,中国电影等一批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不断以精品佳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新华网2021年书写了一份亮丽答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7.24亿元、2.11亿元,同比增长20.28%、27.63%。新华网董事长兼总裁刘健表示,2022年,新华网将继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精准点题筹划+线索转化产品+内外波次传播”模式。建立强IP联动机制,持续推出突破文化壁垒的漫画、海报等轻量化融媒产品。精心打造品牌栏目,深度参与“全球连线”内容建设,推出“烟火气里的中国”栏目,整合地方PUGC资源,打造网上国际传播旗舰。

人民网则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按照中央部署,推出“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人民网董事长叶蓁蓁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是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意见征求平台之一。同时,人民网还将推出‘我和我的新时代’主题调研、‘非凡十年’网上成就展、‘红色云展厅’进校园等系列重大活动,上线‘云思政’平台等新产品。”

2021年,中国电影积极拓展电影市场份额,推动运营效率提升,扭亏为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6亿元,同比增长97.16%;净利润2.36亿元。中国电影董事长焦宏奋在业绩说明会上直言:“文化产业是国家支柱产业,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相信疫情影响是短期的,长期来看电影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谈及疫情下如何保持影视行业稳定增长,中国电影总经理傅若清表示,中国电影一方面立足于当下,把业务基础打磨好,为疫情后的市场恢复做好准备,如创作多题材多类型的电影作品,做好发行平台建设和影院精细化管理等;另一方面面向多样化观影需求,做一些探索性的模式创新,如二级放映市场、分线发行、网络院线、数字藏品等。

新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十四五”规划提出,文化产业要积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者也纷纷通过业绩说明会探寻文化产业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新华网旗下的新华睿思产品引起投资者关注。新华网副总裁兼董秘杨庆兵详细介绍了该产品的独特优势:“新华睿思大数据产品矩阵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打造数据驱动下的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兼具广度、速度和深度的融合信息服务。目前,新华睿思系列产品和分析服务平台广泛服务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机构各类客户,用户规模已达上千家。”

电影技术的革新将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也为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中国电影总工程师雷振宇介绍,近几年,音视频领域的新技术不断创新,在影院应用领域和互联网流媒体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中国电影主要聚焦两大方向:一是高格式电影技术,代表产品是公司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CINITY影院放映系统,公司出品影片《流浪地球2》的部分内容即采用该技术指标和流程拍摄制作;二是高水准电影制作,公司旗下的中影基地建成了LED全数字虚拟摄影棚,并改造升级了混录棚、云制作、数字化生产线等。

出版业融合求变谋发展

2021年,沪市出版业公司整体业绩稳定,资产质量较好。一方面,公司坚守匠人精神,做好传统出版业务;另一方面,也通过增强技术力量,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面对投资者对出版业产业前景和发展规划的追问,上市公司普遍青睐融合发展之路。

凤凰传媒董事长孙真福表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以内容创意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优质物业为依托,打造多元化新传媒企业。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我们掌握的教材发行业务数据,未来几年江苏在校学生数量会持续增长,将为公司拓展教育图书出版发行业务提供良好支撑。”

山东出版同样看好融合转型发展方向。“2022年,公司将持续推动出版、发行、印刷、物资外贸等主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以资本运作促跨越,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山东出版董事长张志华透露,公司将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将公司出版发行优质资源和山东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把进军文旅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公司主业延伸、拓展新增长点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