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四川省财政厅精准施策,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有效缓解小微企业、“三农”等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和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均有大幅提升。
――建立健全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出台财政金融互动20条政策,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功能以及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的协同效应,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实施支持增加小微企业首贷和信用贷款补贴、扩大普惠小微和涉农贷款投放奖励、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贴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补贴等政策,综合运用激励奖补、贷款贴息、费用补助、风险补偿等多元化财政支持方式,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功能,有效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补齐普惠领域金融服务短板。二是精准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加大对四川省“5+1”现代工业、“10+3”现代农业、“4+6”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产业的融资支持,着力提高财政引导金融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升级、生态绿色产业、普惠金融等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认真落实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奖补政策。实施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广元市、内江市等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探索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模式;做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相关工作,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四是创新推出财金互动专项产品。开发“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等专项信贷产品,在财政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的基础上,运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21年末,省级财政累计拨付各类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19.2亿元,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2%。
――加快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的融资增信支持。一是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管理。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资源整合,积极推动组建省级融资担保集团,提升省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推动省再担保、省农担公司做优做强,充分发挥其龙头引领作用;出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绩效评价办法,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正向激励作用,突出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的增信政策导向;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动态管理,发挥好全省70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二是引导融资担保增量降费。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方位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通过担保费补贴、业务奖补、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全省融资担保机构做大业务规模、做优业务结构、降低费率水平。2021年,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向100余户融资担保机构兑现奖补资金约2.7亿元,引导小微企业年化担保费率从1.95%降到1.5%以下,部分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已降至1%以下。截至2021年末,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590亿元,同比增长19.9%。三是深化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以省再担保公司为纽带,加速构建“国家融担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机构”三层组织体系,省再担保公司累计获得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授信385亿元,省内合作融资担保机构达104家,截至2021年末,累计开展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业务294亿元。
――围绕抓好农业稳产保供、拓展农业保险功能作用、加强农业保险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全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机制。出台《四川省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承保机构遴选办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规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办法,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保险赔款直接支付到农户社保“一卡通”,为农业保险规范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不断丰富农业保险险种体系。四川省共有水稻、玉米、育肥猪等19个品种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保费,基本覆盖了全省农、林、畜大宗品种,是全国保险品种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总体来看,保费由中央财政补贴44%、省级财政补贴21%、市县财政补贴12%、农户自缴23%。在省级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政策的引导下,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逐年增加至目前的200余个,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相互补充的农业保险品种体系。三是稳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在76个产粮大县落地,水稻、玉米、小麦的保额分别达到每亩1100元、800元、700元,保障水平较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实现翻番;能繁母猪、育肥猪的保额分别提高至每头1500元、800元,保障水平较启动之初大幅提高。2021年,省级财政共计拨付中央和省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奖补资金约23.7亿元,为约1528万户次参保农户提供了2428亿元风险保障,317万户次参保农户因灾获赔近30亿元。 (川财)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