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资料图)
轻量化推动下,一体化压铸有望颠覆传统汽车生产工艺,市场空间广阔,先发布局的上中下游参与者有望充分受益,迎来快速发展。
摘要:
一体化压铸加速渗透,推荐具备优势地位的赛道龙头。预计具有先发布局优势的上中下游厂商将持续加强合作,逐步搭建起稳定生态,建立深厚行业护城河。未来随着一体化压铸市场快速扩容,先发布局的上中下游厂商将共享红利。推荐标的拓普集团、爱柯迪、瑞鹄模具,受益标的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旭升股份、立中集团、力劲科技、伊之密。
一体化压铸将免去传统“冲焊”环节,应用范围将由车身底盘逐步延伸至整个白车身。一体化压铸的本质即通过先进的真空高压压铸工艺实现多个铝合金零部件的一体化成型,可对传统“冲压”、“焊接”
环节进行替代。理论上除外覆盖件、部分悬架件以外的白车身部分均可应用一体化压铸,包括车身结构件、座椅骨架、车门/尾门框架等。
此外,新能源车壳体产品亦可应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成熟度更高。目前率先实现一体化压铸的结构件为车身底盘,包括前车身总成与后地板总成,预计未来向中地板总成、车门框架、副车架、下车体总成、A 柱及B 柱、座椅骨架及整个白车身逐步渗透。
核心壁垒体现在设备与模具、材料及工艺设计三方面。材料壁垒:
一体化压铸材料需为具备高流动性的免热处理铝合金。设备壁垒:一体化压铸件的投影面积更大,压铸机需要更大的锁模力防止模具脱落,通常规格在6000T 以上。工艺设计壁垒:一体化压铸过程中易出现金属液流紊乱、排气困难、冷却回缩、强度难协调等问题,产品良率难以保障,需以更精密的工艺设计做支撑。工艺设计的改良与进步需通过大量的缺陷识别与试错修正工作来实现,因此具有先发优势的厂商有望依托自身在工艺设计端的积累建立起深厚行业护城河。
产业链迅速跟进,国内厂商布局领先。上游材料参与者包括镁铝、莱茵菲尔德、立中集团、上海交大、广东鸿图等,预计初期与先发布局厂商实现合作绑定的材料供应商将具备较强需求粘性。上游设备端参与者包括力劲科技、伊之密、海天金属、瑞士布勒等,预计一体化压铸设备供不应求的局面长期存在,国内龙头将快速成长。中游Tier1 参与者包括文灿股份、拓普集团、广东鸿途、爱柯迪、旭升股份等,预计未来供应格局为短期整车厂与Tier1 共同参与,中期Tier1主导,长期回归自建产线。下游参与者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高合、沃尔沃等,预计未来发展趋势为特斯拉持续引领,新势力积极跟进,传统车企缓慢转型。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一体化压铸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