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这次旱情是非常严重的。”8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

近日有网友拍到了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的“枯”态——汉江变“旱江”,嘉陵江变嘉陵“工”,鄱阳湖的湖床变“草原”,城市的亲水平台无水可亲。


(相关资料图)

那些裸露出来的滩涂,不同寻常的低水位,营造出“大约在冬季”的错觉。

夏天本是江边耍水的时节,然而今年却难见往日的水深河阔。从小混迹于长江边的城叔,今年学了个新词:汛期反枯。一个“反”字道出了今年高温、少雨的气候异常。

江河湖海不汛反枯,有何影响?

罕见旱情

按照“七涨八退”的说法,眼下正值农历七月末。然而自进入汛期以来,长江流域的水位却一再走低,降水也由多转少。从上游的重庆,到中游的武汉,再到下游的南京,都出现了罕见的旱情。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一些重要水位数据已经跌至历史同期最低:

8月初,长江镇江航道处落成洲水位站最低水位仅为1.22m,为同期50年来最低水位。

宜宾合江门水位,自2009年有记录以来,八月主汛期水位未低过3.9m,一般还会出现不同规模的洪峰,但今年8月14日4时水位仅3.65m。

长江寸摊站和嘉陵江北碚站,今年水位比去年同期低3m左右,接近历史同期最低。

6月27日鄱阳湖星子站水文跌下警戒水位,40多天后(8月11日),水位又下降了8m。

截至8月15日8时,重庆全市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

图片来源:长江水文网

8月17日,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称,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来水偏少,水位持续走低,中小型水库蓄水不足,多地土壤缺墒,出现了多年同期少见的旱情。

直接关系到水位变化的三大因素——高温、降雨量与江河来水,同样在不断突破历史极值。

气温方面,副热带高压迟迟不走,像“锅盖”一样罩在长江流域,酷热无比。

7月以来,浙江全省35以上高温日数有31天;上海35以上高温日数共40天;重庆的高温则不断刷新历史,17日下午北碚44.6,打破了整个重庆地区观测史的最高纪录。

昨日(17日)中央气象台又预测,未来十天还将继续南旱北涝,40+依然是“标配”,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一带高温干旱还将持续。

根据预测,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持续时间将超过2013年的62天,成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温过程,今年高温天气综合强度可能将为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强。

降水方面,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来水方面,7月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偏少2~8成,上中游来水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进入主汛期的七八月份,原以为要备战洪水,结果是“战枯水”。

水利部长江委于近日先后启动了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发布三峡水库向长江中下游补水的调度令。17日国家防办、应急部进一步向长江流域部分省份部署了抗旱保供水工作,出现了“抗大旱、抗长旱”的说法。

影响灌溉

江河是农耕文明的命脉,当长江流域高温少雨,首当其冲的就是“靠天吃饭”的农业。

夏粮已收,秋粮已播,后者是保障全年粮食产量的关键。眼下,全国秋收作物大多处于开花至灌浆的产量形成关键期,对温度、水分最为敏感。

8月17日,中央气象台连续6天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也是连续第29天发布高温预警。“超长待机”的40高温天气,加上降水量普遍不足,不仅人有得热射病的风险,农作物也可能会“中暑”,出现高温热害。

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专家赵秀兰提到,持续高温天气对一季稻孕穗抽穗开花及灌浆不利;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等地高温天气较多,对夏玉米开花授粉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河南南部、陕西南部高温天气对棉花开花结铃不利,不利大豆花芽分化和开花结荚。

另一方面,高温少雨影响的是灌溉,农田用水变得紧张。《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农业用水大约能占到全国全年用水总量的六成。

根据水利部11日发布的旱情通报,受降雨偏少和持续高温共同影响,长江流域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个省份的耕地受旱面积达到了967万亩,占六个省份总耕地面积的2.7%。同时,这些省份还有83万人、16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影响航运

长江干线,是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35.3亿吨,连续10余年位居内河航运世界第一。

此番旱情,长江干线流量同比减少约47%,对航道运输安全造成影响。一位航运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城叔,对比2008年至今的数据,此前航行水位平均值在9米左右,而今年从7月16日到8月16日,宜宾站点跌到了3米多,较往年同期低了近6米。

这难免影响航道通行。该工作人员表示,此前约八千吨的船舶曾到达宜宾港。今年以目前的水位看,可能只能通行三、四千吨的船,且不能达到满载。

有媒体报道,8月16日,有一艘来自江苏的货轮缓缓停靠在沙市码头,这艘货轮的运载力本可达到11000吨,满载时最大吃水量为7.1米。但因为河道水位降低,这艘万吨级的货轮“大材小用”,只装载了8200吨的玉米,把吃水量控制在4.3米。

为了避免航行货船发生搁浅,保证船舶锚泊安全,长江沿线多处航段也在进行疏浚、水上管制。

图片来源:九江新闻网

以九江水道为例,8月17日,九江水位4.15米,为198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而且还在继续回退,18日8时又下降了0.13米。航道条件迅速恶化,局部发生严重淤积。

按照《长江干线通航标准》(JTS 180-4-2020),4.15米水深的航道匹配的是3000吨级及以下的船舶。这对于2021年刚进入全球前50大港口名单的九江港而言,往来水运无疑受到影响。

为了维持最低的通行尺度,九江海事局发出紧急通告,自8月10日17:00时开始对九江水道实行单向通航管控,对航道进行应急维护性疏浚。同时,严把船舶吃水核查关,拟通过九江水道的普通货船吃水一律不得超过5.8米,危险品船舶吃水不得超过5.7米。

长江航道局预计,未来一周长江流域高温干旱仍将持续,长江中下游水位还要继续下降约0.5至1米,给航运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发电

水电站的诞生,让奔流的河流在给人类提供饮水和食物的同时,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电能。

长江横跨我国三级阶梯,西自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青藏高原,东连长三角入海口,水电资源十分丰富。

丰富到什么程度呢?随便选一条长江上游的支流,驱车沿河走一截,能看到小水电站一座接一座。遇到在发电的水电站,远远地就可以听见水轮机的隆隆声。

曾经一度火热的挖矿玩家,就“逐电而居”。一到丰水期,河道涨水,便迎来一年当中最丰富而廉价的水电。挖矿玩家们从火电集中地来到四川、云南,承包一座小型水电站,开始挖矿。

但因为一些地区小水电开发过度,影响了河道生态,2018年底开始,全国推进了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2.5万座小水电的清理整改工作,两年后,其中的3090座小水电站被拆除。

今年夏季,河流水位下降,连水库的水位都逼近死水位。譬如紫坪铺水库的水位,已经比正常运行水位低了近20米。高温、少雨加上来水减少,无论是调蓄式和径流式的水电站,都受到影响,水力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

作为全国的水能资源大省,四川2020年底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中有28度来自四川。

这一次,它又地处高温少雨的核心区域,所以面临着历史同期最高的极端高温、历史同期最少的降水量、历史同期最高的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四川省内来看,本轮高温干旱极端灾害天气已造成全省15个市(州)严重受灾,7月水电来水偏枯4成、8月以来偏枯达5成,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从需求来看,持续高温导致降温负荷激增,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再加上,目前所有电力入川通道已全部满载运行,组织省外电力支援难度增大。整体而言,“电力供需形势极度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此轮高温天气电力保供新形势,四川目前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保障民生用电,守住民生基本盘,打好保电“攻坚战”。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