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在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热点之一。我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以揭开中微子质量顺序之谜为首要科学目标。目前,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的有机玻璃球正在有序安装。


(相关资料图)

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中心探测器,在外面球形的结构是不锈钢主结构,中间正在安装的是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有机玻璃球将来会灌装2万吨液体闪烁体,液体闪烁体是捕捉中微子的靶物质。

在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内,科研人员正在用全站仪测量有机玻璃节点和有机玻璃板的位置坐标数据。据介绍,有机玻璃球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生产和建造在国内外都史无前例。为了保障探测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有机玻璃球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一块板和每一层板的尺寸和位置精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贻芳:它独创的设计在于把过去的大型中微子探测器的结构从三层结构变成两层结构,过去一般是钢结构的外面是水,里面放矿物油。三层结构变成两层结构之后,钢球就变成钢梁,这样中间这层矿物油变成水,大大降低造价。

江门中微子实验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位于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不锈钢主结构设计采用直径约41米的球形网壳结构形式,作为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它将承载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隔光板等诸多关键部件。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2015年开始建设,计划2023年完成建成。

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退役 二代装置接棒

对中微子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是我国第二代中微子实验装置,其前身是两年前已经圆满完成科学目标正式退役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是中美两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2012年3月,大亚湾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这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物质本原和宇宙起源,理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从宇宙诞生的大爆炸起就充斥在整个宇宙空间,每秒钟都有亿万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但它几乎不与任何东西发生反应,甚至可以轻松穿过整个地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未来中微子研究指明了方向。

(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