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2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在会上表示:“从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倾向来看,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及各项政策措施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国化工行业可持续的增长,这也极大提振了巴斯夫在华运营的信心。”
据了解,中国市场如今已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今年9月,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资料图)
楼剑锋表示,巴斯夫将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湛江一体化基地将在2025年采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
中国已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
1885年,巴斯夫与中国正式结缘,那时巴斯夫所销售的纺织染料是当时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
如今,巴斯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据品牌估值与咨询机构BrandFinanceBrandFinance今年的报告,巴斯夫以83亿美元品牌价值排名全球化工行业第一,实现15%的增长。
2022年三季度,巴斯夫实现销售额219.5亿欧元,同比增长12%。
楼剑锋在论坛上表示,如今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从汽车、建筑、食品、农作物、医药、纺织、运动、服装、家居用品、电子设备到包装等不一而足。
“作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巴斯夫在大中华区拥有31个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过1.1万名,遍布全国各地。我们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南京和重庆,上海创新园更是全球和亚太区的研发枢纽。”楼剑锋说。
数据显示,2021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销售额约120亿欧元(不包括巴斯夫与中石化合资成立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36亿欧元的销售额),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
楼剑锋称,创新工艺离不开强大的研发能力,这也是巴斯夫能够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据他介绍,巴斯夫的重要研发机构上海创新园在2012年落成,并于2015年完成扩建。三期项目包括研发大楼和研发技术大楼,计划于2023年竣工,届时总投资将达到2.8亿欧元。
“随着上海巴斯夫创新园区的启动和扩建,我们的研发范围不断扩大。现在上海创新园已成为巴斯夫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基地。”楼剑锋说。
除了研发基地的布局之外,巴斯夫也在中国加码制造基地。
今年9月,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0亿欧元,也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对外投资。整体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楼剑峰表示,巴斯夫已经做好准备,继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这也将继续为巴斯夫集团的盈利增长作出巨大贡献。
湛江基地将成“减碳先锋”
为了在中国市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巴斯夫也在节能减排的路上飞速前进。
楼剑锋表示,气候变化无疑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凸显了中国政府从战略层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定信念。
“巴斯夫也宣布了远大的气候保护目标,到2030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将减少25%。同时我们已经在研究新技术,将实现到2050年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在这一共同的愿景下,巴斯夫全力支持中国的‘双碳’目标。”楼剑锋说。
具体来看,巴斯夫将如何在中国地区实现减碳目标?
楼剑锋表示,2025年,湛江一体化基地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同时,巴斯夫积极参与中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到2025年前将采购共计约4.4亿度电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据介绍,巴斯夫计划将位于广东的湛江一体化基地打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综合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
“我们计划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直接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投资本地能源供应商,来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楼剑锋说。
楼剑锋表示,到2030年,当上述生产基地投入全面运营时,目标将碳排放从420万吨减少至180万吨每年,相比以天然气为能量来源的石化基地减少60%二氧化碳排放。
除此之外,巴斯夫的许多客户也需要减少其自身碳排放。为了支持它们,巴斯夫计划借助数字解决方案,为约4.5万种在售产品提供产品碳足迹数据。
“‘产品碳足迹’包括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从采购的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一直到产品离开工厂大门,准备送往客户为止。通过产品碳足迹,我们将提供透明的排放数据,帮助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好的测算它们的活动和最终产品的二氧化碳数据,助力二氧化碳减排计划,实现客户的二氧化碳管控目标。”楼剑锋说。
产品碳足迹的推出,将使巴斯夫成为全球首家提供全面产品碳足迹的化工企业。
“中国正不断提高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步迈向全球高端制造强国。这和巴斯夫在华发展的轨迹也不谋而合。在中国,巴斯夫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与本地企业紧密合作,贯通生产、分配、消费各环节,为内循环作出贡献。”楼剑锋说。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