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三宁的石宝山新材料工厂24小时灯火通明,在其乙二醇、合成氨、尿素等主要生产装置中都使用了中控i-OMC系统,使得操作频次下降90%以上,生产平稳率达到99%以上,绝大部分装置自控率达到了100%,每年可为湖北三宁带来直接效益3000万元以上。
湖北三宁智能工厂,仅仅是中控技术(688777.SH)助力流程工业智能化的一个缩影。中石化(600028)、万华化学(600309.SH)、华谊集团(600623.SH)等大型智能工厂项目中,都有中控技术的身影。
(资料图)
作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2021年,中控技术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达到33.8%,连续十一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化工领域市占率51.1%,石化领域市占率41.6%,建材领域市占率29.0%,三大行业均排名第一。
市场的拓展也带来了稳定的业绩。登陆科创板两年来,中控技术表现出色: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27亿元,归母净利润4.74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40%。
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如何在优势行业基础上继续“乘风破浪”?近日,中控技术董事长兼总裁崔山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给出了回应。
国内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军者
成立20多年来,中控技术从集散控制系统(DCS)起步,形成了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涵盖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工业软件、仪器仪表等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控技术不仅是国内DCS市场龙头企业,而且,在国内SIS市场和工业软件市场也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中控技术连续十一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当年,公司安全仪表系统(SIS) 国内市场占有率25.7%,排名第二;此外,公司工业软件产品先进过程控制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28.6%,排名第一。
而在高端市场,以2007年中标中石化武汉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改造系统项目”为标志,中控技术首次打破大规模炼油项目上国外公司对中国石化核心装置控制系统的垄断。
截至2022年6月末,中控技术已覆盖流程工业领域26100多家客户。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中控技术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
中控技术董事长崔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中控技术不仅拥有控制系统热冗余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等八大类核心技术,还取得了一系列发明专利、技术奖项、产品认证及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专利456项,其中发明专利301项、实用新型专利132项、外观设计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55项。
此外,2021年,公司先后承担了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石化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百万吨级烯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高端炼化一体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控技术也毫不吝啬在研发上的投入。
2020年和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3.62亿元和4.97亿元,分别占当年营收比例的11.46%、10.99%。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74亿元,同比增长31.1%。
关于公司研发方向,崔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正加强对行业的研究,更加针对客户需求,研发‘面向流程工业的工业3.0+4.0’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软件、硬件开发并行。”
从业绩来看,2017年到2021年,中控技术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27.41%,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7.3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中控技术的业绩继续高歌猛进,营收42.27亿元,同比增长44.63%;归母净利润4.74亿亿元,同比增长42.45%。
这一净利润水平也高出同期A股同行业的川仪股份(603100.SH)、科远智慧(002380.SZ)(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和0.62亿元)。
巩固传统强势战场,开拓新能源、医药新战场
从行业来看,在化工、石化、电力等强势战场,中控技术手握众多金额过亿的大订单,但崔山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在这些行业已触到“天花板”。
崔山指出,“石油化工、能源工程行业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行业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仍存;而且,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也有分层,不仅仅在于DCS系统,一套DCS系统的价格可能在几百万元,但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价格在几千万元,市场空间巨大”。
在巩固石化、化工行业等强势战场的基础上,中控技术也在挖掘生物制药、新能源等行业的新机会。
2022年上半年,由于新能源需求旺盛,钴、锂、镍相关项目需求上升较快,中控技术在冶金行业合同额增长222%。崔山也提到,“今年大规模的市场机会来源于新材料、新能源行业。”
通过与宁德时代(300750.SZ)、华友钴业(603799.SH)、青山控股等龙头企业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中控技术持续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如2022年上半年,中控技术承接了如宁夏润阳硅材料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浙江时代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项目等重大项目。
此外,由于工艺制备、设备选型等模块化要求,医药行业也是流程工业技术的最佳实践点之一。
如2022年半年报显示,中控技术与普洛药业(000739.SZ)签订了浙江普洛家园药业高端药物研发设计制造服务(CDMO)平台建设项目。
崔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希望争取与更多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不仅仅是因为订单或者增强市场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从行业龙头企业获取到行业最前沿的需求,不断优化中控产品研发思路,找到更多的突破点”。
全球化扩张
除了纵向转身,中控技术也在寻求横向拓展:从一家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公司进入全球最大石油生产企业沙特阿美的供应商名录,实现了拓展国际市场道路上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首次中标巴斯夫生产装置信息化系统。
目前,中控技术的核心产品已应用至50多个国家,并成功与沙特阿美、BASF、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不过,2021年,中控技术国外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尚不足5%。在崔山看来,公司加快国际化步伐,势在必行,上升空间很大。
“我们依托新加坡国际运营中心,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为重点区域,并把一定的触角放到欧洲等等,通过设立子公司、办事处等常驻机构,以及引进外籍人才等方式深入建设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
谈及国际化对中控技术的战略意义,崔山描述了这样一组数据:“据分析,我们在中国市场可覆盖的自动化产品和方案,大概在1000亿元市场规模,而在中东以及非洲地区,也有900-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所以拓展海外区域至关重要。”
当然,潜在的挑战仍然存在。
崔山提到,“相比国内市场的客户,国外市场的客户一般会与固定的战略伙伴形成长期合作,一旦双方达成合作,很难打破这种局面,所以我们也在考虑如何与国际巨头比拼,争取行业头部客户。”
不过,崔山认为,“很多跨国公司往往更关注国际巨头之间的较量,却容易忽视在中国市场快速崛起的企业。相比之下,我认为中控技术对未来行业趋势的判断,对市场信息的追踪,更加灵活、专注,反应也更加迅速”。
2020年11月24日登陆科创板以来,中控技术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并购扩张业务触角。
继今年2月以现金5.61亿元收购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2%的股权,加码能源化工行业自动化布局之外;今年10月,中控技术收购了众一伍德工程有限公司(Wood中国)20%股权,加强在5T技术方案及应用上的拓展。
展望未来,崔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多客户对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家DCS产品供应商,未来我们希望转型为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赋能用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流程工业产业升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