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新光曹平苹
通讯员刘惠林黄倩文
每逢收获季节,农行湖南隆回县支行扶贫工作队员都要挨家逐户上门调查了解农户家庭各项收入、支出情况,与农户一道算好家庭经济账,以便进一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资料图】
家住隆回县桃花坪街道办合龙溪村的肖升明,是农行隆回县支行扶贫工作队员今年第一个走访调查的农户,人称“肖大叔”。之所以从他家开始走访调查,缘于肖大叔是个率性子、直肠子,有话直来直去,积极支持工作队的工作。
谈起一年之中的家庭收入、支出情况,肖大叔心里有数:“家庭主要收入有种粮、养畜禽、护林工资、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和低保;支出主要是买农资、畜禽饲料和家里的日常开销。”肖大叔咧嘴一笑,向《金融时报》记者细数收入支出账:种粮食收稻谷1900斤、玉米700斤,毛收入4500元;养猪2头、养羊5只、养鸡55只,毛收入9000元;护林工资每个月1000元;两口子领取养老金、低保,全年收入8000多元;购买化肥、农药、农具等农资支出1400元;购买畜禽饲料支出2100元;购买衣服、棉被、日常生活用品支出1900元;购买彩电1600元……
今年如此可观的收入让肖大叔很是欣慰,前几年却是另一番光景。2017年,肖大叔的妻子患了一场大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两万多元的外债,他和老伴因病致贫。“当时就想,这下子没办法翻身了!”肖大叔愁眉苦脸,不知所措。
合龙溪村山林面积宽,无人看守,经常发生树木被盗伐现象。2019年初,农行隆回县支行扶贫工作队针对这一情况,积极协调林业部门,为合龙溪村争取到3名护林员指标。最初,村民观望不前:“能有这等好事?”
一筹莫展的肖大叔报了名,成为村里的护林员,开始了护林新生活。“这两年务农务工两不误,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每个月还能挣1000元工资。”肖大叔指着村里脱贫挂历上自己领工资的照片说,2019年3月在村委会第一次按手印、数钞票的感觉终生难忘。
“太激动了,又开心又舍不得花,这么多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最终领着老伴去城里从上到下换了一身。”肖大叔说,2019年,他干护林员10个月,一共领了1万元工资。
收入有了保障,肖大叔开始逐步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家里20多年的老电视“鸟枪换炮”,今年又添置了桌椅、洗衣机。“一台洗衣机得花费一个半月的工资,还觉得有点贵。过去,没钱买洗衣机,只能用手洗衣服,这算是个‘大件儿’了。”他说。
除了在村里干护林员领工资,肖大叔还享受当地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土地入股村里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有1500元的股份分红,加上自己养殖猪、羊和鸡,增加家庭收入,他家早已“翻身”。
“存了多少钱?那不能告诉你,得留点底儿,反正咱光荣脱贫了。”当入户调查的扶贫工作队员问及收入和存款时,肖大叔说。
在合龙溪村,乡亲们享受着产业扶贫红利。据驻村第一书记刘述纯介绍,扶贫工作队突出当地产业扶贫功能,通过订单种植、庭院经济等,带动农户长效脱贫致富。目前,全村每个农户至少参与两个扶贫产业。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