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022绿色发展峰会上,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邱大庆发表了题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促绿色发展”的主题演讲。

邱大庆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北京市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强调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此外,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形成有效激励约束,同时,围绕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经过十年来的不断努力,首都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据介绍,十年来,北京市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40%以上,碳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主要空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全面下降,2021年6项主要大气污染物首次全面达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已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相关资料图)

碳减排加速北京绿色发展

邱大庆总结了北京市近些年的行动和历史性成效,其中包括逐步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强化产业引导、加强重点领域控制、加大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等多重措施。

第一,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有为政府的作用,强化总体部署,构建1+N政策体系,加强法规标准引领。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出台了上百项低碳环保标准,建立健全能源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持续完善减污、降碳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第二,持续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绿色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增加政府的有为能力。邱大庆介绍,北京市成立了市委生态文明委,下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建立了各区和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工作,将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个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并按照年度进行考核。

“十三五”期间北京构建了能耗和能源强度以及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双控双降”机制,加强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初步形成市区两级碳排放核算体系,树立了先进的标杆,强化排放单位主体责任,综合运用资金支持、技术支撑、宣传推广等多种手段,实施低碳试点创建活动,引领全社会积极参与减碳。

第三,强化产业引导,高质量绿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凸显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基于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探索城市绿色发展转型路径,制定发布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禁新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累计清退两千余家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一般制造业和两高企业,工业碳排放量持续下降,推进传统行业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化改造,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近百家,积极培育新型高精尖产业,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3%以上,技术先进、低消耗、低排放、附加值高的产业成为北京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第四,加强重点领域控制,节能降碳效果全面展现,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按照节能、净煤、减气、少油的控制思路,深化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总量削减至130万吨,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了9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持续提升,持续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节能建筑等。

到2021年末,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66亿平方米,示范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13万平方米,构建低碳交通体系、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新能源车辆超过50万辆,强化提升碳汇能力,完成了两轮次的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城市森林碳汇储量持续增加,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4.6%,重点领域绿色发展进程不断推进。

第五,加大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多主体、多渠道推动ESG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北京建立了北京地区的绿色项目库,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等ESG产业主体集聚运河商务区,聚集多机构共同发起北京ESG投资基金生态倡议,充分发挥生态资金撬动作用,建立了绿色金融和ESG投资的激励约束机制,补贴奖励绿色节能项目和产品。

同时,大力培育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密云区、通州区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完善碳普惠机制,激励市民参与绿色低碳出行。北京MaaS平台目前已服务176万碳普惠用户,累计碳减排量超过18万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推动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完善。

第六,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现稳步发展,充分发挥碳市场对于减污、降碳的重要作用,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

北京是全国八个试点城市碳市场之一,形成了1+1+N的法规政策体系,北京碳市场平稳运转九年来,市场覆盖了全部行业的80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也就是年碳排放量在五千吨以上的单位,累计配额交易量超过5000万吨,交易额超过24亿吨,碳价格在八个试点省市碳市场中位于前列,激发了市场主体减排的主动性。纳入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总量五年来累计下降4%以上,降幅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全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之一,也为全国碳市场和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

第七,鼓励科技创新,以市场主体带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内在动力不断提升,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围绕本市低碳技术项目试点工作,大力推动节能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建成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新能源工程项目,促进氢能、新型储能、分布式能源、超低能耗建筑等先进低碳建筑的推广示范,加大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应用支持。聚焦重点技术领域,布局科研服务平台,高水平打造怀柔能源国家实验室、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支持重点用户科学建设综合智慧低碳园区,形成低碳引领能源和产业革命的内生动力,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第八,强化宣传引导,全民参与,构建良好的氛围。组织低碳日、节能周、低碳环保大赛等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中小学生节能和资源高效利用教育实践活动,对从事绿色产业的企业实施针对性的辅导和ESG培训,提升全民节能降碳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广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方式,弘扬冬奥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持续举办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宜可城东亚城市年会以及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等活动,与首尔、东京等城市交流分享北京绿色低碳故事。

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构建绿色低碳新发展格局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邱大庆表示,要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数字经济等绿色低碳经济的增长点,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格局,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

具体而言,要加强政策引领,不断夯实目标责任监管体系,持续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推动重点领域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长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完善市场机制,深化价格改革和交易统筹衔接,支持绿色金融创新实践,进一步优化本市试点碳市场机制及配套措施,激发绿色转型内在动力,梳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形成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把发挥好两只手作用贯穿始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共建绿色、低碳、和谐、宜居之都。

(文章来源: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