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民航业受到冲击,近日,多地机场及多家航司在近期披露了预亏公告。不过,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调整,民航业客流量出现明显恢复态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1日,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随着“新十条”以及实施“乙类乙管”政策落地,中国民航业迎来复苏拐点。今年1月,公司迎来了疫情以来首个盈利的半程春运。上海机场集团也于1月31日对外介绍,上海浦东、虹桥机场1月份航班量、客流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全年来看,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民航运输市场已触底反弹,航班量出现明显恢复态势。
机场客流快速回升
据民航局公开信息,2023年1月21日至27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春节假期七天民航运输旅客900万人次,比2022年春节同期增长79.8%;民航平均客座率达76%,比2022年增长20个百分点;全民航保障航班83844班,日均11977班,比2022年增长33.6%;航班正常率为98.2%,比2022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多地机场客流也已出现快速回升。上海机场集团称,今年1月,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保障进出港航班45368架次(其中浦东机场26523架次,虹桥机场18845架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七成水平;客流量521.19万人次(其中浦东机场272.27万人次,虹桥机场248.92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五成水平。
上海机场方面表示,上海国际客运航班也逐步恢复:目前浦东机场国际客运航班日均约80班,同比增长1倍左右,通达全球30个国家42个国际航点。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国际航线以泰国最为热门。
另据民航局统计,春节假期七天,进出港旅客量较高的机场有广州、深圳、重庆、北京、昆明、西安、上海、杭州、成都等主要客源地和目的地城市。
“春运到目前民航业客流恢复很好,目前数据已恢复至2019年87%的水平。2023年国内旅客运输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但是国际旅客运输还要看各国的相关政策。”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研究员韩涛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排除疫情卷土重来的可能情况,国内航空旅客运输量有望与2019年持平。国际航班解除“五个一”、一国一策以及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出入境管控措施,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的办理申请,国际航空市场供需同步释放,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国际航空运输生产将保持稳步恢复态势,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75%左右。
提质增效盼扭亏
对于机场、航司来说,2023年将是力挽颓势的关键之年。日前,多家航空公司发布业绩预亏预告。譬如,上海机场预计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为-29.9亿元至-28.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1.07亿元至-29.57亿元。在2021年基础上,公司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吉祥航空预计2022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3亿元至-35.7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976亿元;春秋航空预计2022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亿元到-23.5亿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11.19万元。
但春秋航空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对2023年行业实现整体复苏比较乐观。随着国际航空市场供需释放,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国际航空市场也将保持稳步恢复态势。”
吉祥航空所属集团董事长王均豪在近期对外称,吉祥航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机制也会相对比较灵活,恢复航线也很快,目前整个计划都已排完并公布。“相信今年航司经营盈亏平衡肯定没问题,团队的理想目标是希望今年能够达到2019年甚至高于2019年的盈利水平。”
民航局在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中提出,2023年力争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
韩涛表示,“2023年航空公司和机场扭亏需要持续关注两个方面:需求和成本。包括经济恢复情况,旅客出行、旅游意愿,油价波动情况等等。要在优化航线网络、优化票价管理、优化航空服务等方面发力,争取更加优质的客源,争取航空业高质量发展,年内扭亏为盈。”
綦琦也认为,航司需要持续提质增效,科学调配运力投放,控制住运营成本来维持航司能获得合理的收益能力。将旅客运输的增量转化为航司盈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