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苏浩曹学平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我国癌症发病率仍然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肿瘤疾病的负担在逐渐加重。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行动目标。

《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方面获悉,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首席专家季加孚教授带来了“关于聚焦肿瘤规范化诊疗、加快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建议”。

“在肿瘤‘防—筛—诊—治—康’的全周期管理过程中,肿瘤规范化治疗是肿瘤诊疗高质量发展、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举措。因此,应聚焦肿瘤规范化诊疗,促进肿瘤诊疗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季加孚告诉记者。

季加孚指出,总体来看,全国肿瘤规范化治疗仍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首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各常见肿瘤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在各级医院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诊疗不规范问题,部分患者因未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而未获得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其次,肿瘤规范化治疗水平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全国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有待协同发展;最后,肿瘤相关执业医师无明确的肿瘤专科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方案亟待研究、论证与实施。

为此,季加孚建议,一方面要强化肿瘤诊疗行为质量监管,制定“肿瘤规范化诊疗”质量评审标准,开展质量评审工作,以质量评审促进肿瘤诊疗的规范化。以肿瘤病种为单位制定肿瘤规范化诊疗专项质量评审标准,在全国各肿瘤专科医院以及开展肿瘤诊疗的各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质量评审工作,评审结果可于官方网站上公布,让肿瘤患者根据质量评审结果选择踏实、放心的医疗机构,做到“明明白白就医,清清楚楚花钱”。开展质量评审可以倒逼医疗机构推进供给侧改革,从以“增产扩能”为主转变为以“质量内涵建设”为主,从而促进医疗机构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要完善肿瘤诊疗质控体系,建立四级肿瘤质控网络,依托各区域医疗中心及省级肿瘤质控中心,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促进区域间肿瘤诊疗协同发展,实现肿瘤诊疗质量同质化目标。构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肿瘤质控中心—各相关医疗机构的肿瘤诊疗质量四级质控体系,国家层面负责牵头制定全国各专业癌种诊疗指南及质量控制标准;区域癌症医疗中心级省级肿瘤质控中心负责区域内肿瘤诊疗质量的协同发展;各相关医疗机构负责肿瘤诊疗质量的内部管控。鼓励建立医联体等多种形式的癌症专科联合体,在医联体范围内实现肿瘤诊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此外,完善肿瘤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开展肿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将肿瘤诊疗指南培训、考核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必修项目。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探索开展肿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肿瘤专科医院培训基地进行相关科室的轮转学习,以及肿瘤诊疗指南的培训考核,将肿瘤诊疗指南作为肿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将指南更新的培训、考核纳入肿瘤专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必修项目,确保其掌握最新、最规范的肿瘤诊疗指南。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