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未到,突如其来的“住宿刺客”已“刺痛”了消费者!

4月24日中午11时许,一则关于“五一民宿现涨价毁约潮”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在消费投诉平台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多位网友发帖吐槽,其提前预订民宿后,被商家以“装修”“换老板”“拆迁”等为由要求取消订单,或被要求补上涨价后的差价。

消费者已和民宿建立了契约关系,涉事民宿岂能想取消就取消?


(资料图)

商家花式“劝退”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近30日内黑猫投诉平台涉及“民宿”相关投诉累计超400条,涉及多家平台。

“2月7日通过途家民宿预定4月28日至5月1日的重庆江北区某民宿。订单显示已确认。房东于4月15日,为了更高价格进行售卖,强行对订单进行退订。”近日,一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起对在线旅游平台的投诉时这样说道。

除了强行退订,有的商家还想出花式理由——从“民宿装修”“房子拆迁”,到“老板换了”等,要求消费者自行取消订单,以便自家的客房服务在五一假期以更高的价格售出。

图源:小红书App

据了解,在线旅游平台会对民宿商家做出处罚,但平台罚金赶不上涨价收益的利益,有的民宿宁可违约也要“赶客”。

顾老板在浙江省湖州市莫干山经营一家民宿,他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这些民宿之所以“毁约”,是因为没有提前调价。

“我们一般在‘五一’‘十一’这种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很早就调整价格,而有些不提前调价的民宿老板,突然发现市场好了,自己卖亏了,于是就取消预订,让客人重新预订。如果能提前理顺价格,定价透明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对去租民宿的游客来说,民宿自己不调整价格却耍花招推卸责任,游客肯定心里不爽。”顾老板说。

酒店价格令人“肉疼”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宿无理由加价和毁约“刺伤”消费者的同时,各大热门旅游城市飙升的酒店价格也着实让人“肉疼”。

图:预计到店时间为4月29日晚时某连锁酒店的成都春熙路分店价格

记者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检索一连锁快捷酒店品牌在成都春熙路的分店,网页显示其“高级大床房”4月24日入住价格为371元,当预计到店日期调整为4月29日时,该房型价格涨至953元,是之前的2.57倍。除了成都春熙路,检索热门城市的核心商圈景点,如苏州观前街、上海外滩、武汉江汉路步行街等热门景点的酒店价格也显示普遍在平日价格的2倍以上。

图:预计到店时间为4月24日晚时某连锁酒店的成都春熙路分店价格

“供给不足叠加需求集中释放,导致部分酒店价格大幅上涨。”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五一”假期酒店价格上涨幅度普遍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国内酒店数量有所减少。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年初,国内酒店数量较疫情前减少约8.6万家,降幅约25%,客房总数较疫情前减少约47万间,降幅约24.7%。二是今年“五一”假期,国内长线游和出境游需求旺盛,本地游、周边游预订持续加速。

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平台提交的订单经商家确认后合同成立并生效,消费者应履行付款义务,商家应履行交付义务。”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桑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消费者消费商品或服务时已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卖家拒绝履行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的,平台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平台不能适当协助的,消费者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拨打12345/12315向行政机关投诉。

有专家表示,如果一些民宿不怕罚,宁愿选择被罚也要毁约,只能说明处罚力度不足。建议监管部门需依法依规介入,及时、有力处理。

针对“五一”假期即将迎来的一波消费潮,4月2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假期出行、购物时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践行绿色消费的理念维护自身享有的权利。

人民网评:无良民宿吃相太难看

24日,人民网评针对民宿乱象发布评论《人民热评:变着法子让游客退订,无良民宿吃相太难看》,以下为全文:

五一小长假将至,一些民宿出幺蛾子了。据报道,最近,民宿毁约现象频出,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杭州的邓女士此前通过平台预订了一家成都的民宿,3晚价格345元,而今接到民宿电话称在装修,让她退订。邓女士发现该民宿在其他平台上出售同日期的同款房源,房价涨至500多元一晚。

为了达到毁约目的,这些民宿“蛮拼的”,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有说装修的,有说换老板的,有说拆迁的,还有不惜咒自家民宿倒闭了的,反正就是不说一句实话。而目的只有一个,让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

游客预订民宿,图的是玩得安心,孰料还没出去玩,先被无良民宿玩了一把,岂不糟心?变着法子让游客退订,无良民宿打的一手好算盘,这吃相太难看。

那些民宿为何顶着骂名,冒天下之大不韪,穷尽一切方法也要毁约?原因很简单,综合各方信息,今年五一小长假要比想象中火爆,他们觉得此前住宿定价低了,要赚大钱,要坐地起价,要赚个盆满钵溢,为此便要千方百计的让此前预订成功的消费者取消订单,为他们腾出房间,然后卖个好价钱。

问题是,消费者已和民宿建立了契约关系,受法律保护,涉事民宿岂能想取消就取消?岂能为了逼消费者就范就耍阴招?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一名被毁约的消费者坦言:“平台对我订的旅店做了处罚,1.5倍罚金还有降低流量处理,但比起五一的盈利,商家肯定还是愿意接受处罚的,况且没了这个平台,还有其他平台。”这个信息很值得咂摸。“平台罚金赶不上涨价收益”,这折射出某些环节一定出了问题。

如果一些民宿不怕罚,宁愿选择被罚也要毁约,只能说明平台罚得不够狠。如果平台对那些“惯犯”民宿,既罚款,还要拉入黑名单,乃至对其永久下线,它们还敢乱来吗?

民宿现毁约潮,已成为这个小长假前备受诟病的乱象之一,也提醒监管部门需依法依规介入,及时、有力处理,不能容忍这种乱象愈演愈烈,不能无视消费者权益屡屡被侵犯。

面对消费者的合理合法举报,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特别是那些无良民宿所在地的监管部门,更要主动作为,严格遏制这种乱象出现。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此类民宿为了眼前利益,伤害了消费者,也败坏了城市形象,如果不迅速止损,难免影响当地美誉度,于旅游经济不利。

事实上,一些民宿的相关做法,构成了欺诈,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这类民宿,应先抓几个典型,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否则,由此带来的纠纷越来越多,势必影响假日质量,损害法律尊严。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民宿此前受疫情裹挟,损失较大,指望着五一“收割”一波,值得理解。受困于疫情而经营惨淡,这是事实。但是,不能宰客,不能干违规的事,更不能无视法律约束而乱来。为了把损失的钱捞回来,就搞歪门邪道,采取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势必背负法律风险,也会吓跑游客。

事实一再证明,缺乏契约精神,迟早凉凉。吃相太难看,后果必然难堪;善待游客,才有真正“钱途”。于此而言,民宿别再玩“回旋镖”的游戏,否则,最终受伤的必是自己。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