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海国际车展即将接近尾声,本届车展可谓十车九电,新能源车占据了绝对主流。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智能化最佳载体已成为行业共识,车展上主机厂、软硬件供应商纷纷展示智能座舱架构,抢占用户心智。主机厂利用智能座舱展开差异化竞争,新车型往往将智能座舱的一项或几项功能作为市场销售的卖点进行宣传。

4月27日,毕马威中国发布《聚焦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座舱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概述了智能座舱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对智能座舱的主要领域、智能座舱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供应链重塑、行业投资并购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高级合伙人诺伯特·梅尔林表示,汽车产业目前处于多项变革同时发生的时期,科技进步推动变革产生,新变革催生新的需求,产业转型带动竞争格局重构。电动汽车的兴起后,“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进入市场,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决定汽车差异性的关键将是软件及软件迭代所带来的性能和功能升级。换言之,电动车的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而接下来的软件定义汽车将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白皮书显示,随着汽车芯片、人机交互、汽车系统等软硬件技术水平快速迭代,汽车座舱开始全面进入智能化阶段,智能硬件持续拓展及升级,液晶仪表开始取代机械仪表,中控大屏、多屏逐渐成为标配,抬头显示加快推广,同时座舱娱乐系统不断丰富,导航、游戏、生活类等多个应用逐步搭载在车载系统上,逐渐从物理按键转向完全的触控,语音交互技术成熟发展,智能化座舱开始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个延伸,一个可移动的生活空间。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徐侃瓴表示,根据测算,2026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规模将达人民币2,12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其中抬头显示,域控制器等将是主要增长驱动部件。单车价值从22年8,100元人民币上升到26年9,650元,同期智能座舱渗透率从59%上升至82%。智能座舱赛道的成长性将不再依赖于基础功能渗透率的提升,而需着眼于可打造差异化体验的新型智能应用、带动单车价值的增长。座舱配置的全面升级带动单车价值量大幅提高,智能座舱单车价值将达到传统座舱的3倍以上。

白皮书认为智能座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部件升级和部件新增两个方面,部件升级包括中控屏、仪表盘、后视镜、芯片、氛围灯、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等;部件新增包括座舱域控制器、智能语音、抬头显示、数字钥匙等。

白皮书显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进入域集中式阶段,软硬件解耦使行业参与者界限逐渐模糊,汽车行业传统垂直链式供应体系被打破,主机厂和供应商能力需求产生变化,更加灵活的新供应体系将随之演进。

报告显示,最近三年,操作系统成为智能座舱领域投融资的热点话题。一些规模较小的初创车载OS公司,凭借其较为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敏捷的开发响应速度,已获得国内新能源车企信任。

毕马威中国交易战略与并购融资合伙人康琦明总结了过去三年智能座舱领域的投融市场的三大特点,即投融资数量逐年递增,显示了市场对于智能汽车领域的深度关注;2022年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和战略投资轮,其中A轮更多是风险资本对于智能座舱领域新技术应用的押宝以求未来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主机厂和头部的Tier1(一级汽车供应商,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出于对产业链垂直整合或供应链安全的考虑,频频战略投资智能座舱领域较为成熟并已经在主机厂实现SOP(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的企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