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1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对西班牙的一项8.37亿欧元的援助计划,支持电动汽车和联网汽车产业链的电池生产,以促进相关产业向净零经济过渡。

在坚定的气候雄心之下,欧盟正对电动汽车产业给予更多的资源倾斜。电池生产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被纳入支持范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加速发展,全球电池正迎来蓬勃的发展需求。根据全球电池联盟的预测,2030年全球电池需求将增长至2600-3600GWH(吉瓦时),其中欧盟占据的份额约为17%。

身处行业热潮之中,欧洲本土企业正在加码布局,不仅电池企业频繁签订合作订单,大众等传统车企也在积极入局电池行业。需要指出的是,在动力电池市场,中日韩仍占据核心竞争力,欧洲企业在电池行业的发展有待观望。不过,在受访专家看来,在“来势汹汹”的电动化潮流中,欧洲的电池产业链将取得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中企对欧洲的电池投资也正强势崛起。近日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欧洲的绿地投资大幅增长至45亿欧元,占投资总额的57%,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并购(M&A),这主要受到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投资推动。

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欧洲吸引中日韩电池厂到欧洲建厂生产,积极推动动力电池生产本土化,另一方面,欧洲也在不遗余力积极扶持本土电池厂的发展,双管齐下。” 展望未来,墨柯预计中欧美日后都将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欧洲企业积极布局本土市场

近年来,全球电池需求不断扩大。

全球电池联盟2019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在2010年至2018年间,电池需求每年增长30%,2018年达到180GWH。联盟预计,全球市场将以25%的年增长率保持增长,到2030年达到2600GWH,其中欧盟到2030年的电池需求将达到443GWH,约占全球份额的17%。而在乐观情况下,全球市场将达到3500GWH,欧盟将达到572GWH。

汽车领域的电池需求将是“重中之重”。上述报告指出,到2030年,乘用车将占全球电池需求的最大份额,达60%,其次为商用车,占比23%。

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2年,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占全球电动汽车销售份额的25%,全球库存的30%。按此来看,欧洲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市场空间都将非常可观。

作为全球低碳转型的“领头羊”,欧盟在电动汽车领域上雄心不小。

今年3月,欧盟理事会批准一项法规,决定从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在碳中和道路上十分坚定,尤其在北欧地区,实际上部分欧洲国家的电动汽车渗透率已经高于我国,比如挪威。这个法规凸显了欧洲的转型决心,虽然德国等国家目前仍寻求继续销售使用碳中和燃料的发动机驱动车辆。”

可以说,欧盟的低碳转型之路成为了该地电池需求扩张的一大背景。

为促进电池产业的发展,欧盟于2017年10月创立了欧洲电池联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泛欧电池行业,并在2025年占领一个价值2500亿欧元/年的市场。

在资金投入上,欧盟早有动作。2019年,欧盟批准了一项电池项目,该项目由法国、德国、比利时等七个成员国联合实施,将在未来几年为该项目提供约32亿欧元的援助资金,同时还将撬动5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2021年,欧盟委员会继续批准了一项“欧洲电池创新”项目,以支持电池价值链的研究和创新,在未来几年,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十二个成员国将提供高达29亿欧元的资金,并吸引9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

身处行业发展热潮之中,欧洲本土企业正在积极抢占市场。

欧洲电池企业正与车企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近日消息显示,雷诺宣布与法国电池制造商Verkor建立长期商业合作伙伴关系,为其部分车型产品生产电池,每年的目标容量约为12GWh;早在2020年,宝马集团也宣布与瑞典动力电池企业Northvolt签订了20亿欧元的动力电池长期供应合同。

传统车企本身也在积极入局。去年7月,大众在德国萨尔茨基特的电池工厂破土动工,成为了大众首座欧洲电池工厂,公司下一个电池工厂将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建设,据了解,大众计划在欧洲建立六座电池工厂。

不过,从市场竞争来看,欧洲的动力电池企业并不占优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报告,在2022年的全球动力电池的装机量排名中,宁德时代高居榜首,其后为LG新能源、比亚迪、松下、SK On、三星SDI。可以看到,中日韩电池企业实力明显靠前,暂无欧洲企业跻身前十之列。

在墨柯看来,“未来几年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可能会快于中国和美国,同时伴随单位车辆带电量的增加,欧洲的电池需求增速可能会更快。虽然到2030年欧洲本土的动力电池生产不一定能满足自身需求,但是,相关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届时,中欧美都将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绿地电池项目成中国对欧投资“香饽饽”

“电池制造是电池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步,预计到2030年这将占电池行业价值创造的40%,制造商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新的电池工厂。”麦肯锡一篇文章分析表示。

在这背景下,中企对欧洲的电池投资也正强势崛起。

5月9日,全球咨询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和独立研究机构MERICS联合发布了2022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FDI)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欧洲的绿地投资大幅增长至45亿欧元,占投资总额的57%,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并购。报告中称,这主要受到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投资推动。

报告具体指出,绿地投资的增加主要由几个大型项目推动,而这些项目几乎完全集中在汽车行业,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等中国电池巨头企业在英、法、德、匈牙利投资建设电池厂。

记者整理发现,在电池生产领域,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动作较为频繁。

2023年5月,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孙公司EVE Power Hungary Korlátolt Felelsség Társaság与卖方签订《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向卖方购买其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西北工业区的土地,用于生产圆柱形动力电池。

2022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规划产能为100GWH,投资金额73.4亿欧元,该项目将为欧洲的汽车制造商生产电芯及模组产品。宁德时代表示,这是继德国工厂后,其在欧洲建设的第二座工厂。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Péter Szijjártó当时称,“此次宁德时代带来匈牙利有史以来最大的绿地投资,我们对此感到自豪。”

2021年,远景动力与法国雷诺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雷诺将向远景提供5年40GWh至120GWh动力电池订单。远景动力方面表示,公司在法国杜埃的超级电池工厂将成为法国第一家数字化、绿色的动力电池工厂,到2030年实现年产能24GWh并具备实现40GWh的扩容潜力。

报告指出,欧洲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全球扩张的关键部分,电池投资现在是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支柱。

根据墨柯观察,“在欧洲碳排放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去欧洲投资建厂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我了解到的是,欧洲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都在纷纷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对中国企业的赴欧给予资金支持。”

具体到绿地投资的选择,张君毅认为,相较于并购,绿地投资无需对原有工厂或者制造基地进行大改造,而且外资并购也容易遇到反垄断、审批合规、当地工会的阻力等问题。

“在当前的复杂环境下,如果一定要投资,绿地投资不失为一个快捷的良策。当然,回溯历史,并购曾经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带来了诸多利益。吉利收购沃尔沃,南汽收购名爵(后南汽被上汽收购),这两个品牌在欧洲的销售业绩,都离不开当初的收购。”张君毅补充表示。

报告认为,中国企业正在考虑在欧洲电动汽车价值链的上下游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绿地扩张,包括汽车生产。

整体而言,中企对欧洲的电池投资热情既在于市场吸引力,还在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某些价值链上,中国相对于欧洲而言处于相对规模成熟、技术领先的地位。”张君毅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