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左二)在工作中。 四川省人民医院供图

中新网成都4月18日电 (记者 王鹏)张允是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4月1日,他作为四川援吉林医疗队一员,出发前往长春,在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负责医嘱和药事工作。半个多月的忙碌,他被患者戏称为“哆啦A梦”。4月18日,张允写下一篇抗疫日记,讲述半个多月来在方舱医院“供药”的故事。

张允在工作中。 四川省人民医院供图

以下为张允战疫日记原文:

“患者A有精神病史,她一直吃的‘鲁拉西酮’断药了!”

“患者B癫痫病史,长期口服丙戊酸钠,近日断药,今晨已经小发作一次,赶紧调货来!”

“你再不把药弄来,我这里要打起来了!”

……

每天,都有无数个类似的用药需求,从四面八方向我涌来,我从未像这段时间那么不敢放下手机,“用药沟通群”“医疗工作联系群”“医护沟通群”“医生组”等数十个置顶微信群,数百个用药需求,每天上千条消息,不敢漏掉任何一条信息,生怕不能及时回应,让患者救治受影响,让舱内战友感到孤立无援。

在长春工体方舱,我主要负责医嘱和药事工作。舱内医师口头下达医嘱,我这边就开始匹配相应药物,开启信息从舱内到药房再到舱内的落实工作,再在电脑上下达医嘱。

“都申请两天了,药还没来,我咋面对患者。”舱内战友说。

“好,我这边再催催,特殊时期调货慢一点,请先给患者解释下。”我所担任的角色,就是舱内医生与药房之间的桥梁。

与正常医疗状态不同在于,新冠救治病区的医护既是医务人员,也是生活保障人员,床褥被套、牙膏、水瓶、卫生纸巾、乃至盒饭等生活中一应物资的发放都是他们,发热、咳嗽、疼痛、焦虑、失眠等疾病诊治,也是他们。

张允在工作中。 四川省人民医院供图

四川医疗队接管的长春工体方舱医院,共收治了1000多位阳性患者,最多时一天送来了500余人。出于对疾病的焦虑,对医疗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的恐慌,初期舱内出现过患者排队领药、囤药的情况,所幸在领导们的多方协调下,在药学同事的努力下,用药需求得到了保障,在中医药治疗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舱内基本医疗秩序得到了保证。

方舱毕竟不是医院,但舱内患者的医疗需求涉及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眼耳口鼻……甚至精神系统等多个方面。医疗组长、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章晓红,根据四川医疗队的医生专业情况,建立了涵盖神经外科、头颈耳鼻喉、呼吸与危重症、心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老年科、中医等多学科会诊体系,保证了医疗质量。

为了避免出现“疫外伤亡”,四川医疗队的领队、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黄晓波反复叮嘱,要注重人文关怀,方舱医疗既要满足新冠患者的需要,也要兼顾某些慢病人群个体化、特殊化的用药需求,这个责任医嘱药事组要担起来。

有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药,全长春市只有一个医院有那么5盒。好,想尽办法也要搞到手。有的药市面上断货了,药房老师把自己的药匀出来先解决患者燃眉之急。有的药患者催得紧,舱内老师连环Call,药房老师也反复厚着脸皮求长春市的同行“快帮我们解决下”。

急患者之所急,他们做到了!由于是密接者的原因,专门给我们送货的司机被隔离了,送货渠道中断了,方舱药学部负责人、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苏玓老师说:“药来不到,我急得跳脚呀!”

大方舱,小药房,平均每日有近700盒各类药物的发放。胰岛素、哮喘药、精神药、甚至验孕棒,病人提出的,队友们都尽可能满足了,有患者戏称“你们就是哆啦A梦”!

我们不是“哆啦A梦”,没有时光门和百宝袋,但我们有一颗初心,有满腔热忱,有专业技能,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我们都一一将其克服。目前,长春的社会面已经清零,方舱医院正在收尾攻坚,我们相信,最后的胜利已经不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