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冬奥·黑科技
开车行驶在一条会“思考”的高速上是怎样一种体验?
延崇高速会告诉你答案。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延崇高速通过其所具有的车路协同系统、路网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时期的交通出行带来了“科技”之便。
是啥在保障张家口和延庆一小时转场?
“我们不能缩短两地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可以缩短通行的时间。”2015年,当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两大赛区人员转场效率提出要求时,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工作人员笃定地说。
延崇高速是连通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公路主通道,不仅要应对低气温乃至雨雪天气影响,还承载着保障冬奥会官员、运动员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高效安全的转场重要使命。
因此,有必要为延崇高速安上一颗“智慧大脑”——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沿用了全域交通综合治理的思维与方法,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先进适用技术,是集“建—管—养—运—服”于一体的高速公路运营与服务智能化管理决策平台。
“通过数字化综合管理与服务有效保障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畅通,确保冬奥会赛时乃至未来路网的顺利运行,是该系统最大的亮点。”参与延崇高速(河北段)建设的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会赛时,延崇高速公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冰雪天气增多的概率较大,有可能出现能见度低、路面覆冰覆雪等情况,影响行车安全,因此精准的气象分析预警对于冬奥会赛时的交通保障必不可少。通过路面状况检测仪对路面温度的实际测量,结合互联网采集的区域气象预报信息,可实现路段级的路面预报,实现对覆冰覆雪路段的准确预警。
在此基础上,系统将通过大数据制订准确的除冰除雪保畅方案,为相关单位及时采取行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之间约一小时转场。
让“聪明的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
在冬奥期间,交通出行除了保障通行的时效,其通行期间的安全与便捷同样重要。
“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系统建设项目最关键的就是针对高速公路危险场景缺乏实时安全预警能力的问题,采用基于车路协同的实时通信预警技术,实现在危险场景下通过路侧单元设备对车辆进行安全预警,辅助车辆安全行驶。与之配套的智能设备是车道旁的全向毫米波雷达和RSU(路侧单元)。”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表示,这两个设备分别像系统里的“哨兵”和“广播员”,全向毫米波雷达负责实时观测路上情况,并将情况数据反馈给平台,数据经过边缘计算和平台的“大脑”处理后会传递给RSU,由RSU向车辆及时“广播”。而通行车辆想要接收到相关数据,实现车路协同,还需安装一个“小秘书”即OBU(车载单元),这个像路由器一样的小盒子接收数据后,会通过车载显示终端及时提醒驾驶员:前方哪个路段发生拥堵、哪个服务区关闭等信息。
据悉,延崇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除了在道路设置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和车路通信设备外,还建设了一套V2X综合管理平台。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导航与定位等先进技术,在车车通信、车路通信的基础上,连接路上所有端侧、边侧以及周边配套系统,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的智能信息交互。
借助“车路协同”,让一辆“聪明的车”行驶在一条“智慧的路”上,驾驶人或者乘车人能获得很多全新的出行体验。
未来可支持80公里时速、L4级自动驾驶
3月8日,在延崇高速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该路段全线畅通,涉奥平均车速保持在80公里/小时,交通情况理想。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庞大的交通流量与交通治理需求,以及季节性因素、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建设等特殊条件,要达到以上的交通运行情况,实属不易。
记者了解到,千方科技将在车路协同领域积淀的技术与经验深度应用于路网运行与路网管理中,基于高速公路路侧系统智能化升级和营运车辆路运一体化协同,探索路侧智能基站系统应用,开展车路信息交互、风险监测及预警、交通流监测分析等,为往来车辆提供即时精确的路面信息、车流信息等。
相关负责人介绍,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系统也将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长距离测试环境与运营环境。借助雷达感知、三维可测实景技术、北斗卫星定位等前沿技术,延崇高速河北段可实现交通数据精确感知、采集、目标全程跟踪定位等功能,未来可支持80公里时速、L4级自动驾驶和基于蜂窝网络技术车路协同测试,以及自动驾驶队列跟驰演示。
(记者 魏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