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这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将驶入快车道,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对标长三角、京津冀快速推进的一体化战略和成效,长江中游城市群因一体化发展机制的缺失和体制障碍,一体化发展明显滞后。如,因城市群利益主体参与程度与参与方式的不成熟而造成的利益共享机制缺失;因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完善以及城市群之间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而导致的动力机制缺失;因制度壁垒引致的产业结构趋同、跨区域优化重组力度不足致使的产业链接机制缺失,以及因统筹推进力度不够、城市群协同发展深度与广度不足造成的空间链接机制缺失;因区域地方性法律法规制定、政策细节模糊、执行与考核力度不够而造成的保障机制缺失等,严重制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为此,加快构建和完善一体化机制体系迫在眉睫,建议:

一是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利益共同体意识,湘鄂赣省级政府和次级都市圈政府要厚植一体化发展新理念,树立新型的区域观与“区域联动、共同发展”的整体战略意识。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基金”以及“都市圈发展基金”,用于城市群内省际毗邻地区以及城际毗邻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溢出效应强、产业链延伸空间大的跨区域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此外,还应搭建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平台。建立“两级运作”“多方参与”的城市群组织与管理机制。

二是强化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完善城际内联外达交通网络。要尽快建设沿江高铁上海至重庆成都、夏渝高铁、兰福高铁(兰州至福州)等高铁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优化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的同时,强化协同创新投入机制,抱团争取国家对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投资,联合争取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落户中三角地区。

三是优化产业-空间链接机制。通过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点”空间格局,优化城市群产业-空间链接机制。“三核”,即三省会城市,要强化省会城市引领功能;“三圈”,即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要按照“核心-外围”结构优化三大城市圈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布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三带”,即沿京广通道、沿江-京九通道、沪昆通道形成三条经济轴线。“多点”,即增强节点城市发展动能,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岳阳、衡阳的综合能级,推动常德、益阳、荆门、荆州、景德镇、抚州等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四是健全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推进城市群层面的法治协作,以有效的法律制定来提升湘鄂赣政府间的相关协议的可信性及执行力,强化一体化发展的法制基础。同时,构建一体化建设评价标准,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等方面,建立跟踪评估制度,对一体化发展关键要素进行针对性监测、统计分析与评价,动态修改完善,引领一体化发展可持续深入推进。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导)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