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日前公开表示,除了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下一步将全面启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据李创军介绍,与此相关的多个规划的编制正在推进中。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对推动可再生能源优化布局、降低成本、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高比例、高质量发展作用重大,可为推动“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战略目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初步估算‘十四五’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不含水电)以及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规模可超300吉瓦。”

多个规划的编制正在推进

据悉,今年国家能源局将落实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聚焦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的目标,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最新数据显示,到2022年一季度,第一批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约84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已经表示,将按照“应开尽开,能开尽开”的原则,认真做好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加快推动总规模约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落地实施。

李创军透露,下一步将全面启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多个规划编制。其中,着力推动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下游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建设,组织相关省(区)编制基地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研究编制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推动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张建红表示,各地区应将优先开发利用本地可再生能源作为本地区能源规划和能源开发建设的首要原则,能源消费市场规模大且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空间有限的地区,应积极接纳区域外输入的可再生能源。

他进一步分析称,从建设规模来看,新疆、黄河上游等七大陆上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基地,“十四五”期间约209吉瓦。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十四五”期间仅风光就有约66吉瓦以上。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预计“十四五”期间约50吉瓦左右;加上基地外海的海上风电集群,总容量或高达290吉瓦。

企业抓紧布局

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

记者发现,在地方层面“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中,有省份提到了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

比如,山东省把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制订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计划。据山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该计划,山东省重点布局了四大清洁能源基地,分别是: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和外电入鲁通道可再生能源基地。

目前,一些企业也在抓紧布局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新疆阿拉善可再生能源基地16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阿拉善盟首个特高压清洁电力外送项目,目前除华能40万千瓦风电项目外,山东能源40万千瓦风电项目、国家电投4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大唐40万千瓦风电项目即将完成施工准备,不久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黑龙江安达第2个百万千瓦级基地建设近日正式启动。据悉,安达市“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总规模容量130万千瓦,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纳税3亿元、可减少碳排放385.6万吨。一期3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获得省发展改革委批复。

“随着国家聚焦加快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为协鑫等新能源与清洁能源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政策保障,也坚定了企业‘西征’的信心。”协鑫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该政策的逐步落地,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等区域将为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新能源企业将依托当地自然资源,走出能源创新发展新路径。

该负责人介绍,上述政策的实施可进一步推动公司“协鑫入蒙”“协鑫入川”计划快速落地。据推算,仅实施“协鑫入蒙”计划就可拉动投资逾千亿元,每年为内蒙古减少碳排放2000万吨以上,并强化区域防风固沙能力,有效改善土地沙漠化,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