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扶青

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常成“冤大头”。当前,盲盒市场泥沙俱下,也让盲盒从一些年轻人的“心头好”变成了“心头痛”,很多人都在期待一个健康的盲盒市场早日到来。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从国家层面上首次给出统一明确的指引,意味着行业发展将进入健康、良性、有序的正确轨道。

盲盒作为一种新事物、新业态,以其独特卖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得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共新注册近2000家相关潮玩企业,同比增长228.83%。但正如近年的大多数互联网风口一样,一旦各路人马涌入竞逐,就难免鱼龙混杂。盲盒也不例外,从“宠物活体盲盒”到“诱导食品过度消费”再到“家长花200万给孩子集卡”,盲盒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什么才能“盲”?应该怎样“盲”?如何把握“盲”的底线?新规给出了清晰回应。

首先,并非“万物皆可盲”。盲盒起初只是应用在玩偶销售上,但随着引发社会关注,已然成为多个行业跨界营销的方式之一,甚至被不少企业视为“去库存”的工具。近年来,手办盲盒、文具盲盒、美妆盲盒、宠物盲盒、食品盲盒等愈演愈烈,俨然一副“万物皆可盲盒”的态势,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装入盲盒。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宠物盲盒即是例证。新规明确药品、医疗器械、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体动物等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为盲盒经济划出了清晰的边界。

其次,盲盒不能“瞎盲”。“首抽仅0元,立即上车”“5抽必出智能手机”“每3发必出稀有/史诗/传说款”……这些常见的宣传语背后,是盲盒虚假宣传、商品价格虚高、产品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有的平台不断诱导你“再抽一个”,但实际上可以在后台暗箱操作,反映的是商家和消费者的不对等。盲盒装的是商品,盒子可以不透明,但营销模式必须透明。新规提出,盲盒经营者应将商品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不得通过后台操纵调整抽取概率等,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最后,盲盒也不是没底线。人们发现,盲盒兼具趣味性和神秘感,尤其能抓住一部分年轻人追求新奇、投机或刺激的非理性消费心理。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未成年人,还特意将橡皮擦、修正带等学生用品装入盲盒,利用精致的包装和潮流IP来吸引学生消费。这种玩法诱导盲目跟风、重复消费,诱导一些人病态沉迷,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新规明确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取得监护人同意等,凸显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特点。

总而言之,盲盒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在法治轨道上才能实现。国家层面监管规范的出台,为盲盒经济划出了一条“明路”,各地要合理把握政策意图和原则,不断完善治理方式,助推盲盒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此外,消费者也要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多一分理智和冷静、少一分盲目与冲动。别让那些“试一下”“赌一把”的投机心理,最终掏空了自己。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