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纳的主旋律光环:我们还有更多类型的电影,只是我们主旋律电影比较“突出”;谈电影行业被认定为“特困行业”:电影市场的基本盘还在,要开动脑筋挖掘市场;谈档期:“得档期者得天下”是个谬论,平时的档期也能创造奇迹。
(相关资料图)
9月9日,博纳影业出品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上映,这也是博纳上市后推出的第一部电影。
作为民营电影公司龙头企业,博纳影业从2013年打造《智取威虎山》便开启主旋律题材电影商业化之路,到票房大获成功的《长津湖》。博纳手里已有“山河海三部曲”“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胜利三部曲”。
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称,博纳将继续用作品说话。同时,博纳不只拍主旋律商业化电影,还有其他类型电影的项目储备。“我们成功探索出了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道路,在创作其他题材类型上也在不断丰富,以满足观众对我们的期待。”
谈博纳的主旋律光环:我们还有更多类型的电影,只是我们主旋律电影比较“突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红海行动》起,博纳对主旋律题材电影有较成功商业化运作,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经验?
蒋德富:首先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主旋律,美国好多电影其实也是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有主旋律电影,只是它们不叫“主旋律”。
这些年我们拍了很多电影,大家称其“主旋律电影商业化”,也称博纳闯出了一条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成功之路。但其实我们的作品就是商业化电影,只不过是更好地“契合”了主旋律。
我认为,文艺创作就应该去弘扬主旋律。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考虑赋予“它”何种类型,如何去表达,只是死板说教那是要失败的。在选题上,我们会更多把视角聚焦在平凡人身上,去展现正能量,展现人间大爱,展现民族团结,记录共和国成长历史当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既坚持主题立意是主旋律,又能把类型化表达和讲故事的方法更贴近于市场,大概是我们主旋律电影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原因。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近几年,一些大制作影片联合出品公司增多,也有种观点认为:电影市场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优质的资本会集中在一些大影片上。公司在出品《长津湖》上是否有这种感觉?
蒋德富:其实《长津湖》的投资公司并不多,这个电影项目因为它的成本比较高,我们之前的一些投资者觉得风险太大,大家都很谨慎。
随着影片拍摄工作的推进,三位导演的合作、创作的爆发,也让这部影片有了一个更好的突破。
谈电影行业被认定为“特困行业”:电影市场的基本盘还在,要开动脑筋挖掘市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你如何看待影视行业被认定是“特困行业”?影视行业需要哪些渠道的支持?
蒋德富:近期,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电影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1亿元观影消费券等。而且,暑期档的高票房也表明,观影需求仍然旺盛,电影市场的基本盘还在。就像一辆车,前方有政府拉动,后面有观众助推,作为中间方的我们,更应该开足马力,尽我们所能往前跑,让更多的资本和观众认同我们,变被动为主动,以适应现在的环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2022年,我在影视行业听到最多的词就是“降本增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业现状?
蒋德富:说到“降本增效”,其实还有一个词叫“开源节流”。大家看清目前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开动脑筋挖掘市场、开拓市场,看看还有哪些新的突破和发展,找到新的一桶金。
所以还得继续创新,用好的作品说话。
谈档期:“得档期者得天下”是个谬论,平时的档期也能创造奇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你如何看待今年五一档的“撤档潮”让影院处于“无片可放 ”的现象?
蒋德富:我觉得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也是暂时的。近几年,我们生产的影片已有好几千部,电影产量是在不断提升的,而且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有一个观点是“得档期者得天下”,比如像春节档和暑期档,很多影片都会“扎堆”上映,你怎么看待这种“得档期者得天下”的说法?
蒋德富:档期当然非常重要,可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像《人生大事》,还有其他市场表现不错的电影,不是在“春节档”或者“国庆档”这类传统意义上的大档期上映,但也创下了票房新高。影片内容好、创作质量好,观众就会走进影院捧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除好内容外,影片如何在小档期借助宣发发力?
蒋德富:我觉得要在多方面去考虑档期,宣发只是一个助手,一个影片的推动因素之一。目前我们影视创作的类型是多样化的,题材也很丰富。其实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就特定的题材去挖掘一些最适合的档期。可能有时大家觉得这个档期比较冷,但是它很适合你的影片题材,所以在这个档期里,你的电影就是最闪光的。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