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较好完成了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会议提出,2023年要抓好十三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等。

会议现场图片来源:工信部

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650万辆

除了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2022年我国重点领域创新也取得新突破。比如,C919大型客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国产10万吨级大型渔业养殖工船成功交付,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装备填补国内空白等。

同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协同推进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达产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得到加强,新冠疫苗、药物等重点医疗物资供应保障有力有效。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2022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650万辆,整车出口创历史新高。国内光伏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

本次会议强调,2023年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重点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东北地区制造业振兴取得新突破。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深化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扩大适老化家居产品和生活用品供给。

与此同时,要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一链一策”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健全“揭榜挂帅”长效机制,不断丰富产业生态。

此外,要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 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2022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平台和APP治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成效显著。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30万个,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明显。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超过10%。

会议在部署2023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时提出,要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启动“宽带边疆”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从3G时开始有自己的标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4G时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5G逐渐领先,因此,6G也一定会维护领先位置,为未来打下基础。

项立刚说,目前中国的5G基站数量是全世界第一,全球占比达60%以上。“我认为中国如果建成350万个基站,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全面覆盖,建成500万个基站,就可以做到纵深覆盖了。”项立刚认为,到2023年底,我国有望能做到全国范围内基本覆盖,到2024、2025年纵深覆盖也能做得更好,这对于社会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

在他看来,5G的发展一方面使中国的通信建设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推动。“目前非常偏远的乡镇都可以畅通通信,当地产的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出去,这对于经济水平的提升非常有价值。”

项立刚说,正因为如此,我国一定要争取在6G领域的网络部署、网络建设标准等各个方面要处于一个领先的位置。目前全世界对6G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想法,2023年全球都争取要把6G的愿景制定出来,也就是明确6G我们到底要干什么,这才能让未来的目标更加清晰。

项立刚强调,会议提出启动“宽带边疆”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的宽带建设在全世界的大国里肯定是做得最好的,中国的千兆城市已经有上百个,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可能还没有覆盖到,或者覆盖水平还不够高,把这个能力提升起来也可以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矿山、电子商务水平的提升,乃至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奠定基础。”

力争到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8万家

本次会议提出,2022年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万多家、“小巨人”企业899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86家。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会议在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时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工作体系,全面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认真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狠抓惠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起益企”、服务月等服务品牌。健全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

同时,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

“专精特新工作已经积厚成势,但登高仍需望远。”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部主任尹晓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专精特新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必将肩负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在她看来,要达成“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的目标,首先要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多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政策长期稳定实施,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优质资源加快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

与此同时,要健全服务体系,开展精准服务。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公益服务相结合、精准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骨干架构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精准服务。

此外,要注重融通创新,构建创新发展生态。通过构建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比如,聚焦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促进大中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引导大企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资源;支持行业上下游配套协同,突破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卡点等问题。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