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王晓慧北京报道
(资料图)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舒畅保健按摩店里,几位盲人按摩师不停忙碌着,不少顾客都是慕名而来。
按摩店的负责人是名“80后”小伙子,名叫李博,由于视力不好,他参加了陕西残联组织的按摩培训,通过培训,李博看到了希望。取得资格证后,他回到渭南开了家按摩店,如今,经过两年的发展,员工人数已从最初的2名发展到现在的8名,店铺规模也逐步扩大。
“每次培训都是残疾人融入社会、致富奔小康的一个机会,它给予了残疾人希望。”李博告诉记者,他准备再开一家分店,让残疾人朋友技术入股,带动更多残疾人共同致富。
帮扶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温暖整个城市,这是陕西残联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了解,陕西残联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最大的任务,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多部门联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为民营企业搭建助残就业平台,力促残疾人“好就业”“就好业”,实现残疾人就业优先,平等共享,实现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新的突破和创新发展,谱写出新时代陕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借力政策红包守正创新促就业
2021年是陕西省实施《“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第一年,陕西省残联出台了多项政策助推残疾人就业,会同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残疾人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会同省税务局等8部门下发《关于非税收入数据共享交换工作的通知》,促进残保金征收;会同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开展“助力万名残疾人e就业培训行动”的通知》,为万名残疾人提供e就业创业培训服务。
与此同时,陕西残联将法规制度建设作为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基础,先后对《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陕西省实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陕西省慈善法实施办法》等10多部涉及残疾人利益的地方性法规提出立法建议,促进法规制度层面向残疾人倾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顶层设计,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制度保障,为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追求自我进步与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是赶上好时代了,虽然下肢瘫痪,但我还有一双手,在残联的帮助下,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时至今日,丹凤县棣花镇贾塬村村民贾满涛,依然不敢相信自己靠着木雕手艺竟然养活了一家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陕西残联积极打造“陕亮家园”。通过“政府+企业+残疾人”模式,打造集残疾人就业创业及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探索一条以就业创业推动残疾人增收、企业和社会公益事业融合发展、实现残疾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得益彰、充分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路径。
陕西残联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陕亮家园在原托养康复中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爱心豆腐制作坊’为代表的‘乡村振兴聚巧坊’;以‘草编手工作坊’、‘藤编制作车间’为代表的‘非遗传承手工作坊’;以‘服装加工车间’为代表的‘现代商业园区’,如今,商南县‘陕亮家园’已初具规模。”
除了在原有的助残模式上进行创新,陕西残联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互联网产业链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助残e就业”系列活动,通过与高校、互联网企业合作,在西安、商南等地建设的网红直播电商平台,将残疾人手工产品远销到东南亚多个国家。
目前,仅藤编手工艺品已接受三千余万元订单,解决残疾人就业1500余人次,业已形成集产学研商养深度融合的残疾人康养服务保障体系。
探索新路子,开拓新模式。陕西残联以推进“五个聚力”、建设“三个残联”为思路和目标,坚持以“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基地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技能培训为依托,以基地就业为突破,以项目实施为带动,推进残疾人就业专项行动,完善残疾人集中就业促进保护机制,积极推动陕西省残疾人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依托产业带动打造“集中就业”品牌
一项项优惠政策,一次次助残活动,一个个扶残项目,见证着陕西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而这背后,更是全省各级残联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资金支持的体现。
以西安为例,西安市级财政投入资金达1000余万元,用于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项目;渭南市开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工作,并发放见习补贴;延安市投入财政资金99.5万元,对235名从事个体经营、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业等自主创业残疾人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创业补贴……
同时,陕西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越来越多,他们依托产业安置带动,利用省级残保金支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基地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进一步挖掘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形成了残疾人生活有保障、收入有来源、参与社会有基础的良好局面。
在韩城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段英平也算是一位老员工。多年前,她经过残联的介绍来到黑猫公司,会计专业的她被分配到了财务科,“那时起,我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目前各种待遇都有所提升。”
如今的段英平已是公司财务科的科长。记者了解获悉,像段英平一样的残疾员工,在韩城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里还有161名,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残疾员工占公司人数的30%,他们分别在43类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了经济来源、都有了向前奔跑的机会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与他们一样,韩城市龙门镇的雷永超,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我在5岁时,不慎将左臂卷入机器导致残疾。高中毕业后,为解决就业问题,我决心自己创业,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才有我现在的养鸡场和欣丰农业发展公司。”雷永超告诉记者,他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受益者,为此,他愿意回报社会,承担起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
据记者了解,从2018年开始,雷永超的公司被韩城市残联树为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2019年,当地残联向被帮扶的32名残疾人发放资金20.7万元。
从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形式,开展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行动,到利用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开展直播带岗,实施新形态就业推广行动;从开展“陕西省残疾人大学生社会融合与就业促进”项目,实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帮扶行动,到组织全省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残疾人就业爱心企业单位展示活动……一项项政策,体现着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一件件实事,映照着社会各界的无私大爱;一个个画面,定格了残健融合的温暖瞬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陕西省残联将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推动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助残就业增收项目,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年度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0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