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陈之琪
日前,地方两会相继闭幕。其中,各地“花样创新”人才引育政策,强调引进人才要“带土移植”,希望把创新项目和项目中的人捆绑在一起,引起关注。
近年来,各地求贤若渴、引才引智,纷纷“筑巢引凤”,出台优待政策广纳人才、吸引人才。如今的“带土移植”举措,能够更快推动人才引进本土化,加速人才效能释放,提升人才集聚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只有努力厚植“基础土壤”,方能有效降低人才流动的“心理成本”,也令人才在新的成长环境中得到锻炼与精进。长远来看,更具激励性且更松弛的发展环境,有助于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充分“展现自我”:在和谐包容的大环境下,更能让各人才团队在思想的融汇和碰撞中激发更多可能。
不能忽视的是,人才“打包引育”可能面临“水土不服”的客观压力。比如各地对各领域人才的具体评价标准、成果指标等“硬指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部分人才、团队及项目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相关部门和组织机构也应当变通思路、因势利导,积极与引育人才展开沟通对话,注重满足其合理的、切实的个性化诉求,对人才引育过程中的共通问题予以持续优化和完善。
如今人才竞争与流动愈演愈烈,“带土移植”的一大要义正在于从多个方面同时为人才“松绑”,尽快疏通当前部分人才发展面临的主客观困境。我们期待,在今后多领域丰富开展的“带土移植”实践中,各地可以加快形成完善各类人才“引、育、留、用”的良好生态,真正让人才、团队、项目、技术在当地扎根深入、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