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记,我的治疗慢性肝病的药没有了,要去上海配药,现在封控了出不去怎么办?”“陈书记,我家孩子的奶粉快吃完了,现在买不到怎么办?”“陈书记,家里老人行动不便,又没有车,做核酸没办法自己过来怎么办?”……每天,面对村民们反映的各种物资需求和困难老人、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一系列个性化需求和看病难等问题,金山区吕巷镇姚家村党总支书记陈炜总能事无巨细、有条不紊地一一帮助解决。过程中,不断与上级部门沟通协商,想方设法给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把村民们急难愁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让村民少跑“冤枉路”,保供解困“两手抓”

陈芹,是吕巷镇姚家村的外来媳妇,她计划带着患有癌症的丈夫前往先前预约好的上海市肿瘤医院去做化疗,但道口封控、核酸检测结果未出、转诊流程复杂等各种难题都摆在她眼前,无奈下她向村委会寻求帮助。陈炜获悉后,第一时间和镇防疫指挥部申领了“特殊就医证明”,协调领取证明材料、安排落实好车辆等,让陈芹可以如期带丈夫就诊,解她家燃眉之急。

针对该村独居老人、困难老人、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陈炜根据镇防控办的要求,统一组建起了由村“三支队伍”和村民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组成的“爱心联络员”团队,每位成员结对联系1-2名特殊人群,每日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帮助老人开展核酸(抗原)筛查,提供送餐、配送物资、代购配药等服务。

不仅要关心好本村村民,为了做到疫情防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陈炜还要求“三支队伍”、网格员们多留意全域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得到一手消息立即报告。日前,姚家村北面胥浦塘有10艘运输船因上海疫情封控滞留在本地,船上人员生活物资以及婴幼儿的奶粉和尿布已弹尽粮绝,陈炜得知情况后,便安排采办志愿者当天通过相关渠道进行代购,第二天便将奶粉和肉、蔬菜送到了船上人员手上。

为了确保流动人员安全性和生活需求,一方面,陈炜提出原地管控措施,告知船上人员居船生活,不上岸,并细心安排了志愿者每天在河岸巡逻,了解他们需求并及时帮助解决。另一方面,及时与区水利所、镇防控办沟通联系,为船上人员申请核酸检测点,担起社会防控责任,为全市防疫工作保驾护航。

“工作专班”高效运转,农村防疫“一盘棋”

作为姚家村的“掌门人”,陈炜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和手势高标准严要求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也积极探索有效的疫情防控“自选动作”,以科学、精准、有序的防控节奏,带领全体村干部和村民们积极筑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在本轮疫情爆发后不久,陈炜和班子成员商议后,考虑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于是组建成立“姚家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下设8个专门小组,分别有后勤保障组、代配药组、物资代采购组、抗原物资分发组、道口及辖区管控组、数据整理上报组、宣传组以及综合协调组,明确每个工作组功能划分和工作人员具体职责,各司其职,高效运转。

在全村开展核酸筛查过程中,陈炜提出要不断优化核酸采样现场流程,做到每个环节精益求精。现场设置了测温、查码、绿色通道帮扶、扫码等12个志愿服务点位,每个点位确保高峰时间段有2人在岗,其中1人全程在岗,全过程引导村民有序排队有序采样,提高效率,获得村民一致好评。

作者:薄小波

推荐内容